中國匯率戰略麻煩不小
2010年1月16日《明鏡周刊》在文章中指出:"實際上,中國這個出口巨人的進攻型匯率戰略加大了全球不平衡,而這種不平衡正是導致最近這次金融危機的原因之一,本來應該減小才對。長期來看,中國首先要冒與鄰國發生貿易衝突的風險。自危機爆發以來,中國把一部分難以在歐美銷售的產品轉向鄰國出口。
不久前,越南將自己貨幣越南盾貶值5%,此舉提高了進口商品價格,保護了本國工業免受中國商品湧入帶來的衝擊。印度向世貿組織遞交了一系列控告傾銷的訴狀,反對中國向印度出口廉價紙張就是其中之一。印度尼西亞用保護性關稅抵擋中國鐵釘的進口。
歐美也反對中國試圖以世界其它地區為代價、使本國出口業復甦的政策。中國各省的幹部正在競相擴建或新建地方國有工廠,僅鋼鐵行業的生產能力兩年內就提高了三分之一。所以,全世界必須對新一波'中國製造'的商品做好準備。"
《明鏡周刊》認為,中國人為地壓低人民幣匯率最終將損害自己,這一做法"就像一名戒毒的病人在絕望中又重新吸毒一樣"。這是因為:
"為了無論如何使人民幣保持在低價位,中國中央銀行不得不持續購買美元,從而積攢了兩萬三千億美元的外匯儲備,獨佔世界鰲頭。中國把這些外匯儲備的三分之二投資美國貨幣、主要投資美國國債。但由於美元匯率不斷下跌,這批儲備的實際價值也在同時減少。
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僵硬的匯率體制帶動了中國的巨大經濟泡沫。為了支撐人民幣匯率,他必須不停地從市場吸收一部分外匯,接著使更多的人民幣現金返回貨幣流通領域。銀行則通過低息貸款大幅度地間接助長了股票和房地產投機。
如果美國突然提高利率,泡沫可能破裂,因為中國把人民幣綁死的做法最終會使自己依附於美國的貨幣政策。廣州中山大學的經濟學家林江說,'誰也不知道,美元還要跌到什麼樣的低價位,美國何時會突然中止其銀根寬松的政策。'但偏偏許多中國人把人民幣綁靠美元視為國家主權的象徵。西方越強烈地要求人民幣升值,中國政府就越不松動。"
摘譯:王羊
責編:達揚
本文摘自或節譯自其它媒體
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