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成最大碳交易市場 實現「2060碳中和」有何挑戰?

2021年7月16日

在地方試跑十年後,中國國家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於 16 日正式上線,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碳市場。這能幫助中國達成 2030 年碳高峰、2060 年碳中和的目標嗎?

https://p.dw.com/p/3wYQ1
China Kohlegrupe in Shanxi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K. Frayer

(德國之聲中文網)中國國家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於7月16日正式開始線上交易。這將超越歐盟,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碳市場,並使得有被納入市場管控的全球碳排放量份額翻了將近一倍。

根據牛津大學「我們的數據世界 」(Our World in Data)網站提供的數據,從 2008 年以來,中國二氧化碳的年排放量始終超過美國。2019 年,中國排放了 102 億噸二氧化碳,幾乎是美國(53 億噸)的兩倍,佔全球排放總量近 28%。

加速減碳、推動綠能經濟,是中國近年來的重點政策之一,而碳市場能提供動機,讓企業可以從盈虧的角度來提升能源使用效率、減少碳排放。對於希望在 2030年前達到碳排放峰值、2060 年前實現碳中和的中國政府來說,全國碳市場的開放是實現該目標的重要途徑。

十年試跑後終於在全國施行

中國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趙英民14日在記者會上表示:「首批納入碳市場復蓋的企業碳排放量超過 40 億噸二氧化碳,意味著中國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一經啟動,就將成為全球復蓋溫室氣體排放量規模最大的碳市場。」

碳排放權是指企業依法取得排放溫室氣體的權利。每間企業經政府核定將取得一定的溫室氣體排放配額。而碳市場的交易,基本上就是當企業的碳排放量超過配額時,必須花錢購買額外的碳排放權;而當企業排放量少於配額時,則可以向外出售剩下的可排放量。

中國早在 2011 年起就開始在北京、上海、廣東等七個省市試行地方性的碳排放交易,經歷十年試點,正式在今日推廣至全國各地。首批被納入全國碳市場的行業為發電業,涵蓋了 2,225 家電力企業。根據國際能源署(IEA)的統計,這些企業佔了全球碳排放量的七分之一。

在未來三到五年內,中國碳市場也將進一步擴大到另外七個碳排放量高的產業,包括石化、化工、建材、鋼鐵、有色金屬、造紙和國內航空。

能否有效促進減碳仍待觀察

碳市場於 16 日上午開市後,每噸碳價開盤價為人民幣 48 元,相當於美金 7.4 元。然而,根據 2015 年《巴黎氣候協定》的標準,若要滿足在本世紀末全球氣溫不上升超過 2 度的目標,2020 年時每噸碳價應在 40 至 80 美元間。中國現行碳價離國際標準仍有一段距離。

數據研究公司 FactSet 的統計則顯示,在碳權交易市場成熟的歐盟,7 月 14 日的每噸碳價約為 63 美元。

China | Photovoltaik in China
中國近年致力於綠能經濟,其太陽能產業技術為全球領跑者。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AFP/STR

中國媒體《第一財經》報導,過去十年來中國在地方試行碳市場交易的過程也遇到許多困難。市場投資者少、各個試點之間無法進行跨區交易及配額基準不一等情形也導致市場呈現冷清的狀態。專家認為,在全國碳市場開市後將有更多企業投入,應有助於活絡市場。事實上,首批參與的企業中,有超過 90% 是第一次加入碳市場。

此外,碳市場要穩定運作,監管制度也是一大重點。趙英明表示,生態環境部已核查地方、企業和第三方機構,整體而言,全國碳交易的數據品質符合要求。而中國政府也將推動「碳排放交易管理暫行條例」,加大對數據造假的處罰力度。其中,違法操縱碳排放交易者,最高可在沒收違法所得的同時,處人民幣 1000 萬元罰款。

《華爾街日報》引述經濟諮詢公司 Trivium China 報告,表示短期內中國碳市場應會緩慢起步,然而當一切上軌道後,這將成為中國在長期內激勵經濟可持續性減碳的最好機制之一。

(綜合報導)

© 2021年 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