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施壓立陶宛 會否影響歐洲對台灣態度?

蔣曜宇
2021年8月26日

立陶宛與台灣關係升溫,中國開始透過外交及經貿手段施壓立陶宛。德國之聲訪問專家學者,瞭解中國與立陶宛關係的惡化對歐洲,尤其是另外兩個波羅的海國家帶來什麼啟示。

https://p.dw.com/p/3zVlO
Flagge | China und Litauen
專家認為,隨著立陶宛與中國關係惡化,歐盟國家也在緊密關注,評估他們自己與中國的關係。

(德國之聲中文網)立陶宛與台灣即將互設代表處,中國因此加強施壓立陶宛,除了召回駐立陶宛大使外,人在北京且仍在隔離中的立陶宛駐中國大使也被要求離開中國。近期,中國更進一步升級行動,透過貿易手段抵制立陶宛。

波羅的海通訊社(BNS)日前報導,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旗下的中鐵貨櫃公司透過信件告知立陶宛客戶,因兩國關係緊張而取消部分直達立陶宛的鐵路貨運列車。雖然《澎湃新聞》引述中鐵貨櫃说法稱該指控不實,但立陶宛國鐵已證實有多列中國直達立陶宛的貨運列車在8月底和9月上半月停駛。

此外,部分立陶宛出口商也遇到中方停止更新、批准進口許可的情況,受害產業包含了畜牧產品、農產品、啤酒商及木材出口商等。立陶宛工業聯合會主席楊努列維丘斯(Vidmantas Janulevičius)向立陶宛國家廣播電視(LRT)表示,中國已開始對立陶宛產品提出過去沒有過的抱怨,比如說立陶宛的農作物有病蟲害。

Deutschland China Railway Express im Containerhafen Duisburg
來往於中國和西歐之間的中歐班列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Photoshot/Shan Yuqi

LRT採訪一名木材出口商時,對方說,他的貨物有95%出口到中國,但如今被中國客戶告知立陶宛企業可能會被定調為不受歡迎的對象。目前他已接不到新的訂單。

專研中國如何在西方民主國家擴展影響力的德國馬歇爾基金會研究員馬曉月(Mareike Ohlberg)向德國之聲表示,中國對立陶宛的行動是「預料之內的事」。

馬曉月說:「中國時常透過這種方式對特定國家進行經濟上的報復。他們表面上以一些法規作為理由包裝政治意圖,而官方往往不需親自出面。」今年3月,在澳洲總理莫里森(Scott Morrison)要求調查疫情起源後,中國就稱澳洲紅酒有傾銷行為,而開徵高額的反傾銷稅。

然而立陶宛和澳洲不同,與中國的貿易往來較少。2020年中國是立陶宛第22大出口國,而在立陶宛的外國直接投資金額方面,中國僅佔第40名,約780萬歐元。

馬曉月說:「中國用經濟來報復立陶宛的空間有限。這使得中國可能透過其他管道影響立陶宛,例如透過其他國際組織來施壓。像是中國就曾施壓非洲聯盟,不讓台灣邦交國史瓦帝尼主辦峰會——中國經常有辦法透過表面上看似與中國無關的組織來進行施壓。」

「對西方的試驗」

在中國對立陶宛採取一系列行動後,美國從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到國務院發言人普萊斯(Ned Price)都向立陶宛加強與台灣的關係一事表達支持。23日,立陶宛外長蘭斯伯格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在推特上說,立陶宛所面臨的是「對西方的試驗」,並表示他將致力於建立一個更大的聯盟陣線來抵抗威權壓力。

Gabrielius Landsbergis  Außenminister Litauen
立陶宛外長蘭斯伯格斯稱中國對立陶宛的施壓為「對西方的試驗」。他雖得到了美國的相挺,但歐洲其他國家會願意支持嗎?圖片來源: Mindaugas Kulbis/AP/picture-alliance

馬曉月認為,其他歐洲國家也都在觀察中國與立陶宛的事件發展,而美國及其他歐洲國家是否能站出來支持立陶宛將是一大關鍵。但她認為比起美國,德國及法國比較難在這件事上展現強硬立場。

她說:「德法對中關係很大部份建立在經濟上,這也使得兩國國內有很強的利益團體來向政府施壓。只有在比較極端的情況下才能逼出他們強硬的態度,像是去年中國外長王毅訪德國時就捷克參院議長訪台一事威脅捷克時,德國外長馬斯(Heiko Maas)就曾揚言警告。」

但除此之外,她認為歐洲內部對於中國的態度仍相當猶疑不定。她說,如果有任何其他歐洲國家會像立陶宛一樣為台灣站出來的話,大概也只有同為波羅的海國家的愛沙尼亞或拉脫維亞了。

「這些國家與西歐不同。因為俄羅斯的關係,他們保有很多與獨裁國家交手的經驗,相較西歐他們更有警覺、也更願意站出來抵抗,」馬曉月說。

拉脫維亞裡加斯特拉金什大學(Rīga Stradiņš University)中國研究中心主任切倫科娃(Una Aleksandra Bērziņa-Čerenkova)則向德國之聲表示,中國瞭解如果局勢進一步升級,立陶宛不會是對抗北京的唯一一個歐洲國家。

切倫科娃表示,立陶宛對於中國的威脅很敏感,是因為2019年時當地政府曾發現駐立陶宛中國大使館曾策劃過一場遊行來干擾當時在首都維爾紐斯支持香港民主運動的群眾,後來更有反對香港運動的中國人在被當地人視為聖地的「十字架山」上破壞那些寫有支持香港字樣的十字架,「這對立陶宛人來說,可說是踩到了紅線。」

然而中國在拉脫維亞及愛沙尼亞則不然。切倫科娃表示,中國在拉脫維亞及愛沙尼亞並沒有過分的行動,大眾並沒有強烈反對中國的理由。但有鑑於立陶宛的事件,「另外兩個波羅的海國家也正在觀望,決定他們是否要逐漸減少和中國之間的關係。」

切倫科娃說:「人們對於中國確實變得更敏感了。最近在拉脫維亞,有一個博物館突然取消了原訂要舉辦的關於香港反送中運動的展覽。雖然館長說取消的考量與政治無關,但許多人已經在討論,這是不是中國的影響。」

切倫科娃不認為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將採取和立陶宛一樣強烈的對抗中國的立場。但她預期他們很可能將「慢慢地與中國脫鉤」。隨著立陶宛在今年春天離開北京主導的「17+1」中國與中歐及東歐國家合作機制,切倫科娃認為可以觀察下一次峰會時,愛沙尼亞及拉脫維亞是否會繼續參加。

© 2021年 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