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禁"洋垃圾"一年後:德國廢料去哪了?
2018年12月30日(德國之聲中文網)2017年年底開始,中國開始控制外國廢品流入,其中包括禁止24種固體廢物,例如,塑料、紙製品以及紡織品等。
時隔一年,德國向中國出口廢料量顯著下降。德國廢物處理、水及原材料經濟聯合會(BDE)近日稱,2018年德國向中國出口廢塑料量將約為1.6萬噸,而2017年該數字還是34.6萬噸。更直觀一點:在德國,每年收集廢塑料量達600萬噸,新數字意味著,如今只有0.25%的德國廢塑料被運往中國。
根據聯合國數據,自1992年起,中國接收了全球近一半廢品,這使中國廢物總量增加了10%至13%。中國進口這些"洋垃圾",用來提取製造新塑料產品的原材料。
然而由於很多垃圾品質低,而且在一些地方造成環境污染、帶來健康隱患。因此,中國向世界貿易組織提交文件,要求調整進口固體廢物清單,也就是外界所說的"洋垃圾"禁令。
少了方便的"廢料箱"
多年來,中國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垃圾市場。根據2016年數字,德國向中國出口了56.3萬噸"廢物,碎片和破損的塑料",這幾乎佔德國總廢塑料量的十分之一。該數字在2017年下半年呈現顯著下降,2018年進一步大幅回落。
如今怎麼辦呢? BDE聯合會發言人說,"很多以前運往中國的廢料,如今被用作工業代替燃料"。例如,水泥廠使用廢物來替代化石燃料。
業內人士表示,德國垃圾回收商也著眼於其他亞洲市場,將塑料垃圾運往他國。根據聯邦統計局數字,2018年初,印度、馬來西亞以及印度尼西亞進口德國廢塑料量明顯增加。例如,在2017年,德國向印度的塑料垃圾出口量還是4.2萬噸,而在2018年前十個月,該數字已經達到5.7萬噸。而同期在印尼,該數字從區區600噸,增加到4.95萬噸。按照德國垃圾業內的說法就是:"一個市場關閉了,該行業就開始尋找另外的市場。"
王凡/雨涵(德新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