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節能燈之爭愈顯白熱
2007年9月5日在氣候保護日益成為全球話題的今天,節能電器也成為了一個非常具有前景的產業,而在其中節能照明電器的使用已經逐漸得到普及。近些年來,尤其是來自中國的節能燈泡以低廉的價格大舉進入歐洲市場,這使得歐洲廠商承受了極大的壓力。據統計,中國節能照明電器在2005年至2006年間佔據歐洲市場份額高達69%,而這甚至是在歐盟對中國產品採取反傾銷關稅的條件下的結果。
2001年,歐盟委員會認定中國廠家在歐洲市場傾銷節能照明電器,因此決定對絕大多數的中國產品採取66%的懲罰性關稅。可以設想,如果取消這一強制性關稅的話,中國節能燈在歐洲市場的佔有率將會更高。2001年制定的反傾銷關稅有效期為5年,而在到期之後,歐盟委員會繼續對中國節能燈進行調查,為期15個月。而在調查期間,反傾銷關稅依然有效,這也意味著中國節能燈被徵收反傾銷關稅的總時間已經超過六年。今年9月,歐盟委員在調查結束後提出建議,將針對中國節能燈泡的反傾銷懲罰性關稅再延長一年。這在中國和歐洲經濟界都引起了巨大反響。
對於中國節能照明電器行業而言,反傾銷關稅再延長一年顯然是不合理的。中國照明電器行業協會理事長陳燕生表示,「我認為中國出口到歐盟的節能燈不存在傾銷。最主要就是我們的價格並沒有低於成本,而且中國政府對企業也沒有補貼。」
中國產品價格低廉是眾所周知的事實,但是,價格低是否就意味著傾銷,在這個問題上中國和歐洲產業界之間顯然有著不同理解,德國歐斯朗公司是著名工業集團西門子的子公司,並且是歐洲第一大照明電器企業,該公司新聞發言人布朗女士引用了世貿組織對於傾銷的定義來說明這個問題:「傾銷的定義是一個產品在其他國家的銷售價格低於製造商本國市場的銷售價格。而是否傾銷,這是由歐盟進行獨立調查做出的結論。」
布朗女士認為,中國廠商在歐盟境內以低於中國市場的價格傾銷節能燈產品,這是已經得到證實的事實。因此針對中國產品採取反傾銷手段也是合理的。儘管歐斯朗公司義正詞嚴,但也有業界人士指出,這家德國業界巨頭之所以如此積極推動針對中國節能燈的反傾銷關稅,其原因在於該公司在中國代工生產的產品比例很少,而歐斯朗的一大競爭對手,荷蘭飛利浦公司就有很多產品其實是產自中國,這樣,反傾銷關稅對飛利浦公司的打擊自然要比歐斯朗大得多。
歐斯朗發言人布朗女士並不否認這一點,「確實如此,我們的競爭對手更多地採用進口產品。而這對於以歐洲為生產基地的廠家來說就擁有了不平等的競爭環境。所有競爭在都應該在同一個平台上進行競爭。我們在歐洲銷售的節能照明器材中三分之二都是在歐洲生產的。」
雖然受到反傾銷的制裁,但畢竟歐洲廠家可以在亞洲生產,從而降低成本,這是全球化帶來的好處,而中國廠家是否也可以利用全球化的便利條件,在其他國家開闢生產基地,從而避開歐盟的關稅壁壘呢?中國照明電器協會理事長陳燕生承認,部分中國廠家也確實採用了規避關稅的做法,但歐盟也已經有了相應對策,「歐盟已經採取所謂反規避的措施,在2003年和2004年歐盟就曾經進行過調查,反規避就是說,傾銷國家為了規避反傾銷,就到其他國家生產,但在其他國家生產的產品價值不到30% ,也就是主要零件在中國生產,到其他國家組裝。歐盟已經就此進行過調查。0658這種做法也是不符合WTO的原則的。」
進入歐盟市場將面對高關稅,而繞道其他國家生產又要受到反規避反傾銷調查,中國節能電器生產廠商可謂進退維谷。但是,這場較量中的另一方,也就是歐盟,以及堅持實行反傾銷措施的德國等國,處境也非常尷尬。一方面是要鼓勵環保產品的應用,另一方面卻又要顧及本國工業的生存,這讓一向以環保先鋒自居的德國受到了猛烈批評。歐盟貿易專員曼德爾森就曾經表示,針對中國節能燈的反傾銷關稅違背了歐盟優先發展環保產業的政策,並且違反自由競爭原則。而環保組織在這個問題上更是毫不留情,世界自然基金會的貿易政策專家霍夫先生就明確表示,對中國節能燈採取反傾銷手段完全是貿易保護主義的結果,而且對環境保護造成巨大傷害,「歐盟對中國節能燈採取反傾銷關稅既不合理,也不正確。我想這對於發展中國家來說是個非常糟糕的訊號。一方面,我們正在進行有關氣候變化的談判,而另一方面,歐盟又作出這樣的表示,就是我們並不在乎那些旨在幫助遏制氣候變化的政策。反傾銷關稅決定還暗示了,當歐盟推動環保產業自由化時,只是希望向外推廣歐洲的產品。」
根據世界自然基金會的數據,在歐盟目前還有大約80%的家庭使用傳統的白熾燈,而且每年仍有超過20億支白熾燈在歐盟市場上銷售,與此對應的是,同期節能燈的銷售量只有2700萬支。而如果歐盟廣泛採用節能燈的話,可以每年減少2300萬噸二氧化碳排放,相當於歐盟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的0.5%。澳洲政府已經做出決定,在2010年以前全面採用節能燈,淘汰白熾燈,這也是第一個做出類似決定的國家。而歐盟將於十月中旬做出決定,是否將針對中國節能照明器材徵收的反傾銷關稅延長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