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資企業在緬面臨阻力
2012年11月29日周四清晨,緬甸安全力量強行驅散了反對該國北部一個銅礦項目的示威者。據法新社報導,警方動用了高壓水龍甚至催淚瓦斯,導致數十名示威者受傷。受到民眾反對和質疑的銅礦是由緬甸一家擁有軍方背景的企業和中國萬寶集團合作的建設項目,中方礦業公司的母公司,是總部設在北京,專門從事國防工業的北方工業集團。
當地民眾表示擔憂,該銅礦項目將給環境造成破壞,危害老百姓的健康,並且抱怨許多居民的土地在沒有得到合理賠償的情況下就被強制徵用。最近一段時間以來,中資企業在緬甸的業務遇到來自當地民眾越來越多的阻力。中國官方媒體《環球時報》發表社評,警告緬甸的民主改革會"封殺生產力",並表示 "中國在緬投資已經有了密松水電站中途下馬的前車之鑑,如果萊比塘銅礦也遭此厄運,中緬必雙輸,只會有一些包括西方力量在內的'第三方'偷著樂"。
所謂"雙贏"只是北京一廂情願?
德國科學與政治基金會(SWP)的東南亞問題專家威爾博士(Gerhard Will)指出,中國一直樂於將其與包括緬甸在內的東南亞國家展開的經濟合作塑造成皆大歡喜的"雙贏局面"。但是事實上,至少在東南亞國家的眼裡,中國似乎在這樣的合作中更佔優勢,而且從貿易收支數據上也能看出這一點。"也就是說,東南亞不希望僅僅是充當中國商品的銷售市場,以及為中國的工業崛起提供原材料。……可以看到,這個所謂的雙贏局面越來越受到質疑。"
按照原定計劃,就在示威者的營地被警方強行解散之後數小時,緬甸反對派領袖、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翁山蘇姬應該在那裡會見示威者,傾聽他們的抱怨。根據中國官方媒體的報導,翁山蘇姬的態度是,緬甸應該遵守已經同中國投資者簽署的協議,單方面毀約不利於緬甸的國際形象以及吸引更多的外國投資。
據德新社報導,翁山蘇姬周四驅車前往蒙育瓦(Monywa),在醫院看望了受傷的示威者,隨後又與當地村民進行交談。「我將採取平和的方式進行調解,希望能讓雙方都滿意」,翁山蘇姬接著問,「你們大家都同意我去替你們談判嗎?」在場村民均表示同意。
在對華關係和政策方面,緬甸反對派對其立場至今沒有一個明確詳細的闡述。從事緬甸內政研究的威爾博士指出,不管是翁山蘇姬本人也好,她所領導的全國民主聯盟也好,都缺乏一個經濟、政治上的戰略綱領,外交方面就更不用說了。他說:"是的,我們知道反對派是支持民主,支持法治的,但是這一切具體應該怎樣實現,比如如何發展本國經濟,如何處理與鄰國之間的關係,在這些方面,我們從反對派那裡還沒有聽到很多深入詳細的闡述。"
緬甸改革:政治先行,經濟和立法滯後
威爾博士還提醒道,在談到對華關係時,必須要對在緬甸開展業務的大型國企、中小私營企業還有中國政府加以區分。其中,對於中國在緬甸民眾心目中形象起到決定性作用的,還是在那裡投資的中資企業。至於目前執政的緬甸政府,此次鎮壓抗議活動的行為也頗受爭議。批評人士稱,這一做法證明了,政府並不是真心實意地想改革。自從吳登盛脫去軍裝,建立文職政府以來,該國已經做出了不少令西方國家也有些"刮目相看"的改革舉動,其中包括釋放大批政治犯,解除對反對派領袖翁山蘇姬的軟禁,以及放鬆對於遊行示威權利的限制等等。
東南亞專家威爾指出,緬甸的關鍵問題在於,在政治上進行一定程度上的開放進程同時,沒有相應地對經濟體制進行改革。"緬甸的經濟仍然依存於原先的陳舊結構,對於大部分普通民眾來說,沒有法律去保護他們的經濟利益、他們的財產所有權以及他們的公民權利。"
作者:雨涵
責編:葉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