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021209 Bhopal Konzerne

2009年12月3日

在印度,震驚世界的博帕爾毒氣洩漏事件發生已經過去25年了。1984年,美國一家跨國聯合碳化物公司在印度博帕爾德一家生產專治危害小麥害蟲的化學農藥的農藥廠發生毒氣洩漏事件。超過30000博帕爾人需要直接或間接忍受毒氣洩漏事故的後果。

https://p.dw.com/p/KpQl
1984年12月3日,印度這家工廠發生毒氣洩漏事故圖片來源: AP

人們在市場上看到的琳瑯滿目的商品中,許多貼了歐洲商標的紡織品是在孟加拉或者印度尼西亞生產的,高級足球是在巴基斯坦縫制的,殼牌公司的汽油來自奈及利亞。顯而易見,許多跨國型集團企業都把生產基地遷至亞洲和非洲,在那裡由於人力成本低廉,企業獲得的利潤也就可以一翻再翻。但是這些跨國集團在發展中國家開辦的工廠,不但員工薪水低廉,就連生產條件、工作環境往往也達不到應該遵循的環境標準。

"即便是發生了像博帕爾毒氣洩漏那麼大的事件,但是到今天仍然沒有過硬的安全防範措施。在印度,每天都在發生著大大小小的新的'博帕爾'事件。每天我們都能聽到一些造成兩三個工人死亡的安全事故。"

在印度"科學與環境中心"工作的環保工作者浦杉跟記者交談著。他說,博帕爾毒氣洩漏事件過去已經25年了,但是印度的環保安全問題還是令人擔憂。雖然人們肯定從這一不幸中吸取了一些教訓,但是在涉及到立法的問題上,國家本來還應該做得更多,"事故發生後國家當然出台了一系列新的更嚴格的法律法規,但是真正貫徹執行的卻很少。事故本身是一種失敗,而法律的懈怠則是另一種失敗。還有一點就是當時發生這麼大事故的企業的責任沒有得到追究。像博帕爾毒氣洩漏這樣大規模的災難發生之後,企業的負責人應該追究他的刑事責任。但是很多小規模的事故發生之後責任人都沒有受到追究,所以他們就會更加肆無忌憚地踐踏法律。"

跨國企業將廠址選在發展中國家,主要原因當然是因為那裡的生產成本低廉。美國非政府組織"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Accountability International)的古羅夫說:"博帕爾事故不斷提醒我們的,同時也是讓人感到格外沉重的就是,有很多大型企業向這樣的市場進行投資,因為在那裡反正本來規定就少,而且又不重視維護人權。他們通過利用生產安全保護條文上的漏洞,將生產成本最低化,同時也就保持了利潤的最大化。博帕爾事故過去25年後的今天,不斷有民間組織將這些跨國集團的做法公之於眾,讓這些企業在他們自己的國家受到懲罰。"

跨國企業方面常常標榜,他們在發展中國家的投資不僅僅是給企業本身帶來了豐厚的利潤,另一方面,他們也創造了新的就業崗位,通過支付合理的薪水以及為工人提供技術培訓,相當大程度地幫助發展中國家戰勝貧困和失業問題。古羅夫說,這一理由當然有其道理。但是到跨國集團同發展中國家的政府以及工人之間真的實現平等關係,那麼還需要有相當長一段路要走,"真正的挑戰在於,每一個跨國集團都設有一個負責社會責任的部門。但這樣的部門往往只是一個門面擺設。很多企業在這樣的部門花大錢,好像真的是要努力尋求一種轉變。但問題是,對於很多企業來說,塑造一個環保的形象似乎比解決因為生產他們的產品而造成的環境問題更重要。"

古羅夫說,企業必須承擔起應負有的責任,這同時也意味著必須承認自己的錯誤。另外,人權問題不是放在嘴上談的,而是應該落實在實際中的,這才是最高的目標。

作者:Priya Esselborn / 洪沙

責編:樂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