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亞洲國家關注日本天皇塞班島之行

2005年6月28日

周一和周二,日本明仁天皇訪問太平洋北馬裡亞納群島中的塞班島。61年前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這裡曾是日本和美國血戰的戰場。現在,明仁天皇來此紀念六十多年前的戰爭亡靈,日本的鄰國中國、韓國和北韓則以批評性的眼光看待這一訪問。

https://p.dw.com/p/6qP4
二戰中,美軍在太平洋上一個接一個地攻佔日本的外島圖片來源: AP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六十年後的今天,在塞班島仍能隨處發現戰爭遺留下來的痕跡:沙灘上的彈殼,或者是海灣裡爬滿貝殼和海蟹的坦克殘骸。二戰期間,在南太平洋戰爭進行到最激烈的時候,美國軍隊攻佔了一座又一座島嶼,目的是從這裡向日本本島發起戰略性空襲。1944年6月,美軍佔領了夏威夷西南六千公里的馬裡亞納群島,在攻打其主島塞班時,美日雙方均遭受了沉重的損失。

塞班島上的日本居民面對美軍進行了長達數周的殊死抵抗,最後大勢已去時,數百名日本人,其中包括士兵、商人、甚至是懷抱兒童的母親們,寧可在該島北部跳崖身亡,也不肯屈服,因為這些日本人多年來受到的宣傳教育是,美國士兵凶狠殘暴。直至今天,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日本人前來塞班島參觀這一所謂的「自殺懸崖」。這裡也設立了一個紀念館,紀念那些做出無謂犧牲的日本人。

6月27日和28日,日本天皇明仁和皇後美智子也將在這一懸崖峭壁邊上紀念塞班血戰的死難者,這是他們第一次在日本本土以外紀念戰爭亡靈,恰恰也是中韓朝三國因日本在其教科書中美化侵略歷史對日本的一舉一動格外注意的時候。

在塞班島被美軍佔領前,日本人統治該島長達三十年之久,除了駐扎三萬名士兵外,還強行徵召了數千名北韓勞工。中途島戰役是太平洋戰爭的轉折點。美軍採取了跳躍戰術,從索羅門、馬歇爾到新幾內亞群島,一個接著一個地攻佔了太平洋中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島嶼。由於馬裡亞納群島僅僅距離日本本土2400公里,正好符合美國B29型轟炸機所能達到的距離,而且這裡成為美軍基地後,就等於在日本本土及其重要的原材料供應地印度尼西亞之間插進了一個楔子,對於奪回菲律賓也具有重要意義,所以美軍的下一個目標瞄準了馬裡亞納群島。

1944年6月15日,美國海軍在塞班-這一長大約二十公里、寬9公里的島嶼的西南部登陸。血戰持續了三個星期,近六萬人犧牲,其中大多數是日本人,此外還有大約3500名美國人和四千名北韓人。因此,韓朝兩國期待日本天皇在紀念講話中對此做出相應的道歉也是可以想見的。而日本政府表示,天皇紀念的是所有的戰爭亡靈,不僅僅是日本的。

塞班島失陷後,日軍在心理戰上遭受重挫。美國軍隊從這裡向日本本土展開了大規模的進攻。兩個月之後,日本在太平洋戰場的徹底失敗以及原子彈在廣島和長崎上空爆炸終於逼迫天皇裕仁宣佈投降。

今天,美軍主要利用附近的關島作為其太平洋中永不沉沒的航空母艦,而塞班島-這個北馬裡亞納群島的首府和最大的島嶼,則逐漸發展成了旅遊勝地,迎接特別是來自日本和韓國的遊客。因富有遊客來訪,如今生活在島上的3500名居民一方面收入不匪,另一方面又享有美國公民的身份,過去的敵意已不復存在。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