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惶惶的法國社會
2006年3月23日以總理德維爾潘為首的法國政府面臨的壓力越來越大。法國工會和學聯代表3月20日在巴黎共同商定組織第四個全國抗議日,並將日期定在下周二,即3月28日。但目前他們還不準備號召全國總罷工。
借上周末(3月18-19日)幾十萬法國人上街遊行抗議的東風,法國工會組織欲通過連續第四個全國抗議日加強與政府的對抗。但是總理德維爾潘依然拒絕取消所謂的「首次僱用合同」。法國總統希拉克要求雙方談判解決問題。他呼籲說:「今後數天雙方的任務是開始進行相互信任的、建設性的對話。只有通過這條途徑才可能改進首次僱用合同。」
首次僱用合同是數周前引起全法抗議活動的導火線。其最受爭議的部分是允許企業在僱用26歲以下的雇員時,可將試用期延長為兩年,兩年內企業可以自由終止合同而無需說明理由。總理德維爾潘把這一做法稱之為對勞動力市場進行的必要的靈活化措施,其針對的對象主要是那些生活在困難社區、文化程度不高的年輕人,以降低那裡有時高達40%的失業率。然而,這一法案並沒有引起這些困難社區的強烈反對,倒是被法國的大學生們看作是宣戰。在巴黎攻讀心理學的18歲的女大學生巴巴拉表示:「我們的抗議活動是向挑釁性政策的討戰。我們和想破壞法國社會和平的政策作對,和無法無章、壓迫我們的資本主義作對。我認為,我們示威遊行抗議的是這一點,而不是只為抗議政府的。」
儘管如此,對明年希望接替希拉克登上總統寶座的現任總理德維爾潘來說,目前的抗議浪潮還是危險的。至少在左翼在野黨和工會也出面表示支持學潮以來,他就不得不為自己是否過得了這一政治關而捏一把汗了。這位總理的迴旋餘地並不大:如果他效仿前任,迫於遊行示威的壓力而做出讓步的話,他就可能會丟面子;如果他堅持寸土不讓,又可能會加深政府和老百姓之間的鴻溝,給在野黨提供更多拉攏選民的機會。調查表明,近三分之二的法國人都贊成取消已得到議會通過的這項法律。
短短幾個星期內,德維爾潘在老百姓中的聲望就降到低谷。巴黎的政治學家維維奧卡(Wieviorka)認為,德維爾潘自己對此也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他沒有和政治夥伴協商,就動用加急程序,硬是提交議會批准通過,完全低估了老百姓的情緒。維維奧卡表示:「我們可以看到今天的法國是一個所有領域都人心惶惶的社會:人們對自己、對國家及其在當今世界上所起的作用、對其創造發展機會和創造就業機會的能力,都完全失去了把握。大學生中普遍存在學成之後找不到合適工作的感覺。除此之外,年輕人也覺得只有針對他們的規定變嚴了。因此許多人不得不自問:我們的待遇為什麼要比年紀大的人差?我們是二等公民嗎?這完全不公!」
人們在媒體上看到的大型遊行示威圖像似乎給人造成大學生萬眾一心的印象。但實際上,就罷課時間長短問題,大學生們的意見並不一致。越臨近考期,要求終止罷課的呼聲也越高,正如一名女學生所表示的:「停課已經一個多月了。我們拉的課已經太多,這個學年算白費了。和那些不罷課的大學相比,我們降了一級。即使我們在夏季學期自己補課,也彌補不了這個缺口。」
政府可能也在指望這個效應會嚇倒學生,但是聲望掃地的政府首腦現在還是希望以協商方式解決問題。德維爾潘試圖通過小的修改來緩解人心,削弱抗議浪潮。本周一(3月20日)經濟界代表和總理會談後表示,他們願意主動把法律允許的兩年試用期縮短到一年。但工會覺得這樣做不夠,他們還是計劃和大學生一起,3月28日再次上街示威遊行。
現在,法國的84所大學已有一半以上參加了罷課活動。300多所高級中學也開始休課。假若回顧法國歷史,德維爾潘在這場爭鬥中的前景並不看好。過去20年內,無論是由哪個黨派主持的政府,其試圖在教師和大中學生的反對下改革國家的所有嘗試統統都以失敗告終。1968年5月的學生運動甚至敲響了總統戴高樂政治生涯的喪鐘。但政治學家維維奧卡也提醒人們不能簡單地比較歷史,他指出其中的差別說:「誇張一點來說,就是今天學生們號召力的來源正好和1968年5月的相反。今天的年輕人是想不惜代價維護現有的社會保障體系及其為就業者提供的保護,而40年前,大學生們是想徹底改變社會,來個天翻地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