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他們把辛苦掙來的錢花光,好像沒有明天

2005年2月6日

南德意志報旅遊版刊登了一篇介紹台灣風俗民情的長篇文章,文章作者這樣記載了對台北的印象:

https://p.dw.com/p/6CyO
年輕人最喜愛的夜生活:沉浸在流行音樂裡圖片來源: AP

「這個大都市有260萬人口,忙忙碌碌幾乎達到無以復加的程度。沒有一家商店會在晚上十點以前關門。在猶如峽谷的街道上,摩托車的洪流轟轟隆隆、永無止境,大多數摩托車上坐著全家人,中間夾著孩子。他們的頭頂上,燈光廣告和閃爍不定的霓虹燈指向昏沉沉的夜空。交通噪音中,夾雜著無數手機的鈴聲和街頭小販的叫賣聲。整個城市的生活就像是在快速播放錄象帶。

這就是台北,是不想與古老中國沾邊的現代台灣。統治這裡的是購物狂熱和資本主義,大多數年輕人對中國傳統音樂一無所知,說一種由英語、法語和國語組成的混合語言。他們不打太極拳,不打乒乓球,而去滑旱冰,打棒球。晚上他們泡在士林夜市,那裡有小吃、賭博和裝滿小狗的籠子,也有出售阿迪達斯運動鞋、影碟和絲綢服裝的攤點,價格只折合幾個歐元。他們在那裡把白天辛苦掙來的錢花個精光,好像沒有明天似的。」


台灣對大陸的依賴性越來越強

新蘇黎世報駐日本記者從台灣報導說,台灣的經濟增長迅速,失業率下降,外匯儲備居全球第三位。但台灣經濟實際上由中國大陸經濟發展所帶動,所以對大陸的依賴性越來越大。該報寫道:

「從地理看來,這樣緊密的經濟交織並不出人意外,因為台灣與中國之間畢竟只有一道150公里寬的海峽。但只要看到北京的當權者始終把台灣視為『叛離省份』、中國威權政府把六百多枚導彈指向海島上的民主共和國,就可以理解,為什麼台灣政界人士用防衛政策的標準來衡量台海兩岸的經濟關係。有哪個國家能把自己的經濟發展歸功於一個不斷以戰爭相威脅的大國呢?

台灣經濟部外貿總局局長黃志鵬說,對中國的依賴性日益增大使他頭疼,面對北京的純政治和非純政治行動,台灣的經濟變得越來越脆弱。他舉例說,中國政府向多國公司施加壓力,不讓它們在台灣投資。最近,不隱瞞自己觀點、支持台灣總統陳水扁的大陸台商也受到壓力,所以多年來台灣政府試圖說服企業家向東南亞或東歐投資。黃志鵬承認,這樣的呼籲多數人聽不進去。大陸經濟興旺、費用低廉、共同的語言和相似的文化起到的作用大於對政治風險的告誡。統計數字清楚地表明了這一點。」

本文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