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韓核威脅促成中日和解
2006年10月10日「任何一場爭執,哪怕長達五年,只要一個和解的姿態就足以打破冰凍。日本新首相安倍晉三請求在北京舉行高峰會晤,以此表現他上台伊始就敢於出手的國家領導人風度。中國人以東京政府的交替為契機,向安倍伸出和解之手,是明智的做法。僅北韓獨裁者金正日的核威脅就足以表明北京和東京進行對話的重要性。在外交無能的小泉政府時代,日本多年來不僅忽略了自己的戰略利益,而且也無視國際社會要求日本為亞洲外交危機作出貢獻的願望。但他的繼任人獲得了新的機遇。
安倍應把中國的迎合態度理解為一種貸款,絕不能輕率地把它用於賭博。兩國關係的五年冰凍明顯是日本的過錯,而中國領導人通常擁有很強的記憶力。」
盧森堡言論報寫道:「 亞洲兩個重量級國家終於又恢復了對話。亞洲大陸的穩定把握在中國和日本手中,所以溫家寶總理和安倍晉三首相表示願意改善北京與東京的關係值得歡迎。在安倍的前任小泉純一郎退下以後,日本尤其要注意,不要再次放棄參與亞洲政治的能力。
小泉以多次參拜靖國神社的做法在內政方面突出了自己的特點,從而為重大的經濟改革贏得了決定性的支持,但同時也使日本在首爾和北京的眼中變得不可信。對於正在崛起的中國來說,小泉參拜神社並非壞事,中國借此可以在不利於日本的前提下,突出自己作為亞洲真正外交大國的地位。」
安倍晉三剛到北京,北韓就引爆了核裝置,看來這樣的時間巧合絕非偶然。新蘇黎世報認為,北韓悍然決定實施核計劃間接促成了中日關係的新轉折:
「東亞的安全形勢絕非穩定。在全世界聚焦中東的時候,朝鮮半島上聚集了十分危險的衝突能量。平壤當權者的行為舉止變幻莫測,人們不得不準備應對隨時都會發生的公開敵對行動。此外,北韓的核野心如果不能在有效的期限內得到遏制,將使東亞陷入一輪危險的軍備競賽。無論東京,還是北京都不願看到這樣的局面。所以可以想像,安倍在北京會談時,除了雙邊問題外,北韓問題也佔了很大的篇幅。安倍想必向中國的會談對象明確表明,北韓核武器和導彈威脅的升級將迫使日本加強防衛能力,這樣的發展態勢肯定不符合中國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