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卡塞爾文獻藝術展點點滴滴

2002年10月14日

1955年開始的德國卡塞爾文獻藝術展,被譽為與巴西聖保羅雙年展、威尼斯雙年展並列的世界三大視覺藝術展之一,是公認的世界當代藝術展中最具權威的一個展覽。今年6月8日至9月15日,第11屆卡塞爾文獻藝術展舉行,這是人類跨入二十一世紀的第一個展期。這其中,也有來自中國的兩位藝術家馮夢波和楊福東的作品。

https://p.dw.com/p/2eJo
人們排著長隊等待進入卡塞爾文獻藝術展展廳圖片來源: DW

德國卡塞爾文獻藝術展,1955年在卡塞爾畫家兼教授Arnold Bode的組織下舉辦了第一屆,試圖通過展示二十世紀藝術的形式,重新將二戰之後的德國納入與世界的對話以及國際藝術大觀的行列中去。自此,文獻藝術展每隔四年或五年舉行一次,展出100天,執著「歷史的、文獻的、重構的」宗旨,偏重於以雕塑、裝置、繪畫等表現形式,展示當代各種思潮和國際前衛藝術的集成,並與巴西聖保羅雙年展、威尼斯雙年展並列世界三大視覺藝術展,是公認的世界當代藝術展中最具權威的一個展覽。

今年6月8日至9月15日,第11屆卡塞爾文獻藝術展舉行,這是人類跨入二十一世紀的第一個展期,文獻藝術展記錄下人類藝術長河流過世紀之檻的特殊的軌跡。

卡塞爾,這個城市也許不甘被人們遺忘。這裡依山傍水,向來是個休養生息的好地方,山頂有古羅馬時期的宮殿和希臘神話中大力神海格力士的巨型雕塑。德國皇帝威廉一世、二世的避暑行宮聳立山腰,我們年少時多少憧憬的格林兄弟夢幻般的童話世界就在城內的木珩民房和城外的森林城堡裡悄悄誕生。

二戰時,卡塞爾因為當地軍工企業罹受盟軍飛機的狂轟濫炸。今天,世界第一輛磁懸浮商用列車將從這裡的蒂森廠房輸往中國的上海。藝術,向來與歷史有著扯不清的瓜葛。那麼,目擊歷史的文獻藝術展,展出的到底是藝術還是歷史本身的傑作?

1992年的展品之一、著名的「走向天空的人」矗立在火車站廣場上,歡迎遠道而來的客人們作這次豐富的藝術之旅。在卡塞爾市中心,包括弗里德里希博物館、文件館、啤酒廠房改造成的展廳、文化火車站以及橘園戶外場地,分別展出了來自40多個國家、118位藝術家的450件作品。

各種材料的裝置藝術已不是新鮮事,演員爬上樹稍表演話劇可能更切合環境政治的主題,展館外賣雪糕的攤上出售的竟也是巴西藝術家切爾多.梅雷萊斯的「消失的成分」。漫 步在橘園隨風入耳的當然不是大地物語,而是四外安置的聲效裝置在傳遞藝術家的靈感。形形色色的DV短片、電影、紀錄片、互動式幻燈、三維動畫和光效、聲效裝置營造了一片聲光色影。與往屆相比,新媒體藝術以更強的視覺刺激,更大的互動性和更多樣的表現形式而成為本屆文獻藝術展的絕對主流。

1998年10月,當生於奈及利亞的藝術批評家奧奎.恩威佐被任命為這屆文獻藝術展的總策劃人時,關注第三世界的生存空間便不可避免地將成為本屆展覽的一個重要主題。這個任命也創下了文獻藝術展歷史上的新記錄:這是第一次由非歐洲人,並且是非洲黑人擔任這個重要職位。

奧奎.恩威佐宣稱:「本次展覽將告訴大家,既然是發球世界藝術的一部分,就不應該僅僅留在各自的家園,應該通過對話而體現藝術豐富和多樣性。」

在這些作品的作者中,有三十多位藝術家來自所謂的「第三世界」地區,包括10位原籍非洲的藝術家,他們用各自的方式表達了對亞非拉民族生活狀態的密切關注。

北京青年藝術家馮夢波以電子游戲作品「Q4U」成為二度參加文獻藝術展的中國藝術家。五年前,他的作品是CD-ROM「我的個人影集」。

他的作品被單獨安排在一個小展廳,門口用厚厚的黑布簾隔開,看起來像是一間地下游戲機房。果然,門口貼有「18歲以下未成年人謝絕入內」的告示。這也是文獻藝術展舉辦以來未曾有過的情況。游戲的畫面看起來十分驚心動魄,創作者以自己的形象塑造了一個戴眼鏡、剃平頭的中國男子在槍林彈雨的城堡中浴血奮戰。作品在表達什麼呢?馮夢波否定了藝術非得表達某種意圖的觀點,認為作品本身在藝術史中就是一種表達。

他說:「我借助電子游戲這種媒介來做藝術從92年就開始,到現在有十年了。我一直是在跟蹤電子游戲最新的發展,中間的變化挺大的。但游戲有一點是不變的,游戲特別有互動性,永遠是Interactive。我找不出別的什麼媒介能夠這麼吸引我。因為一般的藝術門類,不管繪畫雕塑,還是錄像裝置等,都是單方面的,中間互動的東西太少了,但電子游戲這個媒介就完全不一樣了,它就是以互動作為最基本的一個特徵。所以我覺得這裡面有很多的潛力、很多的可能性可以去發掘。電子游戲和藝術間的區別其實不像人們想的那麼大。實際上我的作品的最好的觀眾不是看一眼就完了,這觀眾必須要玩這個游戲本身,而最理想的觀眾應該是通過Internet在別的城市玩這個游戲,而不是在Bingding啤酒廠房,才能充分體會游戲的意思。」

參加本屆文獻藝術展的另一位中國藝術家是楊福東,他的參展作品是一部76分鐘的黑白影片《陌生天堂》。在片頭長達五分鐘的國畫創作後,創作者引導觀眾進入一個煙雨迷濛的水墨境界---- 發生在古城杭州的一個男人與三個女人之間的纏綿故事就在風景如畫的西子湖畔曲折展開。

有影評說,楊福東的電影《陌生天堂》是沒有時間概念的。黑白的色調和時斷時續的絲竹之聲給故事蒙上了一層懷舊的感傷。片子在獨立的小展廳裡往往復復播放著,76分鐘的片長對於大多觀眾的參觀計劃來說,多少有些尷尬。能堅持看完作品的人,是否讀懂了所謂的「小文人情調」,我們不得而知,但洋溢其中的東方之韻至少是個魅力因素吧。

橙、綠、紅、黃、藍。五個鮮明色塊組成了本屆文獻藝術展的特殊標識,也代表了組成整個文獻藝術展的五個平台----以論壇為主的分會場分別設在維也納、柏林、新德里、加勒比海西印度群島的聖路西亞和非洲約翰內斯堡等地,主會場設在卡塞爾。從這個意義上說,本屆文獻藝術展突破了時間空間上的限制,將文獻藝術的概念推廣到全球。不僅如此,卡塞爾大街上許多商店、酒吧、甚至房屋都被涂以五個色塊。

DOCUMENTA,這是個很微妙的詞,中國的藝術家把它翻譯成「文獻藝術展」,事實上,這裡展現的遠遠不止於文獻的記錄形式。那麼,是藝術容納了一切,還是一切熔造了藝術?(記者:徐荔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