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台灣卡關「逐步廢死」 專家:死刑淪政客廉價操作

鄒宗翰
2023年3月3日

全球剩下14%國家仍有死刑,台灣是其中一個很特別存在:民主、自由、開放、多元,同婚合法也是全亞洲第一,但只要談到死刑,就會挑動民眾敏感神經,這也讓允諾邁向廢死的台灣政府裹足不前,不敢公開討論,結果讓死刑議題淪為部分候選人的選舉看板,以及政府面對國際人權審查的粉飾。

https://p.dw.com/p/4O8tQ
標語寫道:「處決無辜者不OK。」這是美國華盛頓7月2日一場支持廢除死刑的活動。
標語寫道:「處決無辜者不OK。」這是美國華盛頓7月2日一場支持廢除死刑的活動。圖片來源: Allison Bailey/NurPhoto/IMAGO

(德國之聲中文網)「今年,我真的必須要講,會是廢死聯盟非常非常非常可怕的一年......他們以為死刑會有選票。」台灣廢除死刑聯盟執行長林欣怡在2月17日一場廢死活動上說道。

台灣將在2024年1月舉行正副總統以及立委選舉。林欣怡提到,競選年到來,就開始會有候選人說支持死刑、政見是死刑,或是要求現任政府執行死刑

她表示,廢死聯盟做的事比政府多更多,從公眾教育、犯罪被害人、冤案、替代方案的研究到冤案救援,但這些努力遇到「選舉」,就會出現變數。

但根據後來的選舉結果,林欣怡認為,最後選上的人與是否高舉死刑旗幟無關。她強調,人民更關心的是國家安全,兩岸問題和民生經濟。

這場廢死活動的主講者是英國「死刑專案」執行長雷紹爾 (Saul Lehrfreund)這次和牛津大學犯罪學教授卡羅琳‧霍伊爾 (Carolyn Hoyle) 。

曾多次來台灣推動廢死的雷紹爾告訴DW:「政客鼓動死刑是很cheap的操作。」他說,cheap在英文上有不同意義,一方面是不用花大錢,另一方面是便宜行事,而操作死刑議題則兩者都是。

他說自己在上次訪問台灣時見到了被害者家屬團體,發現他們之所以認為死刑必要,是因為他們在體制內被忽視 ,沒有發言權。

雷紹爾表示:「他們沒有得到關於刑事司法系統如何運作的足夠資訊,沒有得到任何經濟和情感支持。他們很絕望。」

他觀察,有些被害者家屬會希望加害人受到非常非常嚴厲的懲罰,但有的不會。每個被害者家屬都是不同的。 每個人對可怕的情況也都有不同的情緒反應。

雷紹爾認為,政府應該要針對不同的被害者家屬需求進行個別的輔導和救濟,只是用死刑當作處理,太過「廉價」。

牛津大學犯罪學教授卡羅琳‧霍伊爾 (Carolyn Hoyle) 和英國「死刑專案」執行長雷紹爾 (Saul Lehrfreund)2023訪台照片。
牛津大學犯罪學教授卡羅琳‧霍伊爾 (Carolyn Hoyle) 和英國「死刑專案」執行長雷紹爾 (Saul Lehrfreund)2023訪台照片。圖片來源: Tsou Tzung Han/DW

台灣政府:讓廢死來做社會溝通

林欣怡:「廢死聯盟竟然成為政府說台灣在廢除死刑上面有進展的一個理由,這不是一件很荒謬的事情嗎?」

她指的是2022年05月10日台灣官員在面對公政公約(ICCPR)第三次國家報告國際審查時,部分官員回應國際審查委員的話。

在這個審查會上,國際形勢和人權法專家夏巴斯(William Anthony Schabas)與國際法人權專家諾瓦克(Manfred Nowak)不斷提問,台灣為何無法像同性婚姻合法化這樣,以人權為宗旨,由政府帶頭達成廢死的目標。

法務部檢察司調部辦事主任檢察官高一書回應時提到,台灣政府正在不同研究中希望找到一個合適的方法前進。但他沒有說的是,其中幾個研究案是由廢死聯盟執行。

法務部次長陳明堂更是直接說:「我們透過廢死聯盟林欣怡,他們要我們提供什麼資料,我們都提供給他們,讓他們來跟社會做溝通,避免政治上有不同見解的議員,說我們偏袒哪一邊。」

2021年,18個國家執行了579件死刑案,除了數據不透明的中國與越南,其中8成都在伊朗、埃及和阿拉伯。其中有一件在台灣。圖為2022年12月10日在羅馬,伊朗青年在伊朗大使館前舉行示威,抗議對伊朗婦女運動者執行死刑。
2021年,18個國家執行了579件死刑案,除了數據不透明的中國與越南,其中8成都在伊朗、埃及和阿拉伯。其中有一件在台灣。圖為2022年12月10日在羅馬,伊朗青年在伊朗大使館前舉行示威,抗議對伊朗婦女運動者執行死刑。圖片來源: Riccardo Antimiani/ANSA/picture alliance

國際專家:人權不能看民意

雷紹爾和霍伊爾兩人2月13日至17日赴台訪問。即便見了許多政府官員和民意代表,但也因為擔心引起爭議而未公開行程。

過去只要講到國際專家支持廢死,部分民眾就會有強烈「被西方指點」的反擊。雷紹爾和霍伊爾強調,兩人此行最重要的就是要支持台灣廢死聯盟。

另一方面,霍伊爾訪台發現,許多台灣民主人士希望與極權的中國區分,廢除死刑就是最好的方式,因為中國政府不但是世界執行死刑最多的國家之一,數據也不透明

她說:「台灣以自己是一個民主國家而自豪,也很尊重人權,將《公政公約》納入國內法,同性婚姻也合法化了,但卻保留了死刑。這是不相配的。」

霍伊爾認為,台灣如果廢除死刑,會讓台灣人在這個世界舞台上被看到,並宣示自己就是國際社會的一員。

回到台灣遇到的挑戰,她表示,既然台灣已經在廢除死刑的道路上走這麼多年,他們來到台灣是要確認目前這條路上的障礙,聽取立法委員、法官和律師的想法,並提出有說服力的論據和證據來克服。

台灣在2009年批准聯合國《兩公約》,並於其後將條約內容內法化,法務部在2010年成立「逐步廢除死刑小組」,但政府以死刑支持度未減,未達「民意共識」為由,在廢除死刑上沒有明確進度。

「蘇建和案」辯護律師在東森新聞雲〈人權公約國際審查的困境及展望〉一文中寫道,三度來台參與公約審查的委員會主席諾瓦克曾在台灣紀錄片提到:「在參與審查的這些年裡,持續看到台灣執行死刑,委員們感覺『被挑釁』,一些委員因此不想再來,在他勸說下才勉強同意前來。」

文中提及,諾瓦克認為人權不能看民意,「法務部以此由沒有擔當,揚言如繼續漠視建議不停止執行死刑,他可能就不再接受邀請來台,已達撕破臉的尷尬狀態。」

根據法務部3月2日給DW的回覆,「民意」依舊是台灣政府在廢死上沒有進度的關鍵原因。

回覆內容提到:「我國民意對於死刑政策,仍有逾8成支持死刑存在,特別在重大剝奪人命治安事件發生時,民眾要求政府執行死刑聲浪更是排山倒海而來,不僅透過民意代表傳達執行死刑聲音,更有透過群眾遊行方式反映執行死刑訴求,這些皆是我國政府所不能忽視民意。」

雷紹爾和霍伊爾表示,除了愛爾蘭以外,沒有一個國家是以民意帶動廢除死刑,大部分的國家都是在政府領導下,先廢除了死刑, 然後在接下來的幾年裡面,就會看到大眾意見的變化,跟同性婚姻的發展相似。

他們認為,台灣政府不該再以「民意」為藉口,而是應該帶領公眾討論替代方案,或是找出其他更多讓人民感到安全的措施。

兩人提到,台灣過去已推動「逐步廢死」10幾年,雖然他們對「逐步」這個詞感到沮喪,也覺得對話進入「無限循環」,但他們還是抱持希望。

讓我們談談死刑存廢

「民調怎麼問很重要」

不過台灣支持死刑的民意真的不動如山嗎?台灣中正大學犯罪研究中心及犯罪防治系在2月13日發表台灣民眾對司法與犯罪防制滿意度,其中有關死刑的項目包括90.5%之受訪民眾贊同故意殺害警察人員應判處死刑,其中「非常同意判處死刑」佔55.0%。

過去廢除死刑的理論中發現,在社會發生重大刑事案件時,對於死刑的支持度都會上升。中正大學也提到:「由此結果可知社會發生數起弒警案件對社會大眾造成恐慌,且認為故意殺害警察之行為應判處死刑。」

中正大學研究也顯示,「87.8%民眾目前反對廢除死刑,12.2%民眾贊成廢除死刑,但需要有配套措施」。

「中正大學不要做這個研究我都知道有非常多的人支持死刑,那做這個研究幹嘛?」

林欣怡在提到這份民調時強調,這份調查指出了事實沒錯,但每個問題只問兩三題,對於瞭解民眾死刑態度幫助有限。

雷紹爾律師也表示,民調怎麼問很重要。「如果今天是先告訴大家,有無辜的人被處決,也許支持死刑的人會變得只有25%。這種問法是不可靠的。」

林欣怡強調,這類的調查,應該要能夠協助釐清如何改變民意,或是發現什麼樣的替代措施能讓台灣民眾感覺安全,但這份民調對於政策的前進、國家的目標,以及台灣符合國際公約精神上並沒有幫助。

台灣一直以來,包括2013年以來廢死聯盟的調查,單純問是否支持死刑都有8成的民眾。但如果細問,答案可能很不一樣。

在廢死聯盟2019年出版的2013年調查中發現,一般台灣人民對於台灣司法系統並不瞭解,對於死刑有關事實相當陌生,甚至只有16%知道有幾位死刑犯。調查也顯示32%的人強烈反對廢死,但如果知道可能錯殺無辜,就會剩下6%強烈反對。有73%的人相信可能誤判,65%的人相信真有無辜者被錯殺,71%的人在有終身監禁不得假釋的替代方案下會支持廢死。

在立法委員方面,廢死聯盟在2021年委託霍伊爾和台灣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黃秀端針對台灣113位立委進行死刑態度調查,最後收回38份問卷。初步分析有61%的立委支持廢除死刑,支持維持死刑的有39%,其中有一人是強烈支持維持死刑。

但根據兩人的研究,38位立法委員在看過廢死2013年的調查之後態度出現轉變,支持廢除死刑的立委增至81%,支持維持死刑的則降為19%,也沒有人強烈支持死刑。

由此可以知道,一般民眾與政治人物的死刑態度其實一直在變動,與當下的社會安全氛圍有強烈的關係。

您認為應該廢除死刑嗎?

台灣廢死的未來之路

在可以預見的未來,台灣人民還是會對死刑有各種帶有情緒的討論,但專家和民間團體認為,政府的角色不同。

林欣怡認為,個人可以說不原諒,個人可以說要有嚴重刑罰,但她說:「我們的政府可以說:『我就是只想要報復。』『我給加害人死刑就好,不要管是不是有被害人保護。』我們的政府可以這樣嗎?」

國際專家也認為,在台灣承諾逐步邁向廢死的同時,有許多工作應該要做,包括告訴民眾,死刑廢除之後,真正的替代方案是什麼,才能讓大眾感覺社會是安全的。其他像是被害人及其家屬的照顧和賠償、監獄再教育制度,以及減少犯罪的各項措施。

雷紹爾和霍伊爾解釋,最重要的還是政府的意願,因為在所有已經廢除死刑的國家中,公眾對死刑支持度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減少。當嚴重犯罪發生時,大眾還是會要求最嚴重的刑罰;不過,現代人不會要求執行中世紀的懲罰,像是把人丟進油鍋煮,或是中國古代的「五馬分屍」。

他們說,英國已經兩個世代沒有死刑,對於現在的孩子來說,他們根本沒有辦法想像用死刑來處決犯人。他們希望這也是台灣下一代的願景。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