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民主 移植大陸?
2012年1月10日新年之初,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還在《求是》雜誌上撰文,提醒共產黨幹部警惕"國際敵對勢力"對中國的西化和滲透戰略。中國必須堅持和發揚自己的價值體系。
胡錦濤對西方價值和中國價值體系的嚴格區分讓人回想起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在上世紀90年代發起的一場辯論:他認為勤勞、節儉、尊重權威和集體利益高於個人的東方傳統價值是構建東亞經濟奇跡的基石。他的主要論調是,亞洲價值與西方自由化的民主體制不能兼容。而李光耀的觀點尤其得到了馬來西亞和中國的贊賞,這兩個國家都屬於集權統治的國家。
德國圖賓根大學大中華區研究專家舒伯特(Gunter Schubert)教授認為,李光耀提出這一論調的主要動機非常明顯:
"這當然也是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合法性。這其實就是一種以維護自己權力慾望為目的的自我吹捧。"
中華文化圈內的成功民主化範例
而台灣的例子則很好地證明了,即使是在中華文化圈內,建立一個穩定的民主政體也是可能的。上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曾經的集權體系開始逐步地向民主過渡。1986年,反對黨民進黨成立,一年之後,國民黨取消了長達38年的軍事戒嚴令。1996年,台灣舉行第一屆民主總統選舉。自此之後,台灣的民主制度日漸發展健全。2000年,在台灣執政超過半個世紀的國民黨不得不將權力交給反對黨民進黨。在過去的15年中,已經發生過兩次政府更迭。如果這次民進黨的蔡英文當選,那麼台灣則又會發生第三次政權更迭。每次更換執政黨的時候,都沒有出現所謂的無序和混亂。
而台灣獨特的民主化進程也對中國大陸產生一定影響,在這一點上,海德堡大學的政治學家克洛桑(Aurel Croissant)相當肯定。不過,小小的台灣當然無法通過直接的政治途徑對龐大的大陸體系產生影響,而是通過兩岸越來越多的交流互動。他說:
"對於中國大陸對民主感興趣的人來說,台灣向他們顯示了,民主和中華文化不一定是相抵觸的。而且,民主化不是必然導致經濟發展削弱或者社會混亂。"
台灣體制無法直接"移植"大陸
儘管如此,台灣發展模式目前來看還沒有直接移植到大陸的可能性。德國外交協會主任桑德施耐德(Eberhard Sandschneider)認為,僅僅出於台灣與大陸之間的巨大差異,這種設想就很難成為現實。這位政治學家表示,當年只有1600萬人口的台灣在實現民主變革方面當然要容易的多:
"可是要談到領土遼闊,擁有13億人口的中國大陸,那就完全是另外一番景象了,必須採取完全不同的過渡機制。"
關於中國大陸民主化的討論
儘管中國政府目前還沒有表現出任何要實施民主政治改革的跡象,但是在知識分子圈內,已經展開了一場有關民主的激烈公共討論。2008年,北京大學教授俞可平發表了頗受爭議的文章《民主是個好東西》,他在其中描述了民主體制的一些優勢,但同時也強調,中國不能拷貝外國政治模式。去年12月,中央編譯局海外理論訊息研究中心主任賴海榕撰寫了文章《人民共和國和人民政權》,表達了中國價值體系和自由民主可以統一的觀點,比如台灣就是一個例子。雖然這篇反映其個人觀點的文章沒有以中文發表,而是在國外刊登的,但是它畢竟出自中國體制內知識分子的筆下。賴海榕在文章中寫道,雖然中國要創造出自己的民主機制,但是中國價值體系和自由民主將要產生結合,而結合的方式應該是和其它東亞民主體制國家類似。
然而這一進程什麼時候才會應運而生,賴海榕也無法斷言。
作者:Christoph Ricking / Florian Struth,編譯:雨涵
責編:李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