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成為環境敵人,也將成為人的敵人
2005年6月4日在城市中,特別是在擁有千萬以上人口的大城市,匯集了許多緊迫的環境問題。因此聯合國理應將為城市制訂的計劃視為為地球這顆行星制訂的計劃。今天,地球上半數人口都生活在城市裡,數億人口生活在所謂的特大城市裡。這些人口迅速增長的大城市多數位於發展中國家,它們都面對同樣的問題:空氣、水及土壤污染,污染的程度在其它地區幾乎難以想像。
專家認為,這些大城市的無續增長是問題的症結所在。這種增長被稱為癌症式的。詞匯的選擇洩露了真情──不是腫瘤或腫瘤的轉移讓大城市增長,而是人口的增加。每年有數百萬人從鄉村湧入城市,因為他們希望在那裡過上更有尊嚴的生活。聯合國估計,到2030年地球上將有三分之二的人口在城市中生活,大約為50億人。
專家們抱怨城市發展缺乏規劃。制訂出色的城市規劃的前提是運轉良好、有效的城市管理系統,不僅制訂規則,同時也監督規則的遵守。但是,恰好是貧窮國家的公共管理機構越來越多地屈從於私人公司、企業的壓力。聯合國一項有關城市狀況的研究報告得出了這一結論。據調查,修建工廠或購物中心的投資者常常違反已有的建築和環保規定。此外他們還要求獲得稅收方面的優惠和特許,行賄受賄使之成為可能。公司老闆知道,城市發展需要私人投資,因為這會帶來就業崗位和收入。一個城市不滿足他們的願望,他們就轉到別的城市投資。
根據聯合國的調查報告,城市水供給、道路建設和運輸行業的私有化削弱了市政府的管理職能。由於私有化,市政府失去了掌控一個城市發展的重要工具。私人投資者沒有興趣將收益用於貧窮街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因為股東們也想賺錢。
但所有這一切並不意味著私人投資是有害的。然而假如沒有公共監督,那將只會有少數人從私人資本投資中獲益。後果就是河流污染日益加劇、空氣變臭、飲用水被污染、垃圾堆積如山。換句話說,城市成了環境的敵人,並最終成為居住在那裡的大多數人的敵人。有人說,人們只有掙夠了錢才能承受環保和可持續發展帶來的代價,這句話從一開始就錯了。這一點沒有哪裡比大城市的發展體現得更清楚了。
通過具體的城市規劃措施來迎接挑戰,方法早就有,污水處理、減少廢氣排放以及清除垃圾的技術同樣也有。大城市已開始在國際會議──如5月份在柏林召開的國際大城市會議上互相交流。它們可以互相取長補短。當然照搬套用是不可能的。即使問題非常相似,各國的權力結構和文化也是不同的。
聯合國環境日能做到的只是在短時間內吸引公眾對環境問題的注意,而地球城市的環境狀況卻值得引起每一個人的注意。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
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