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巨頭雲集香港 對中國經濟投信心一票?
2023年11月7日(德國之聲中文網)香港舉行第二屆國際金融領袖投資峰會,在週二(11月7日)的主峰會上,雲集了300名來自全球金融機構的負責人。主辦方香港金融管理局指,超過90位是集團董事長或行政總裁。
多間華爾街和外資機構巨頭不光親身赴會,也在研討會上對談,包括:摩根士丹利董事長James Gorman、高盛董事長David Solomon、瑞銀集團董事長Colm Kelleher、德意志銀行首席執行官Christian Sewing、滙豐控股行政總裁Noel Quinn、渣打行政總裁Bill Winters、花旗行政總裁Jane Fraser等。投資機構例如黑石、城堡投資和凱雷投資等的創辦人或總裁,也是座上客。
去年舉行第一屆峰會時,香港剛剛開始向國際開關,希望宣傳疫後「復常」。一年後,參加者數目和陣容更勝去年,港府對外宣示香港的金融中心地位不變。不過峰會主題「駕馭複雜的環境」(Living with Complexity)似乎亦呼應著當今中國和香港經濟的不明朗。
向外企派定心丸
中方則派出財金機構副手出席,包括:人民銀行副行長張青松、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副局長肖遠企、證監會副主席王建軍。峰會一開始,他們便向現場外企派定心丸。張青松表示:「國際投資者對中國經濟有一些憂慮,包括復甦速度、房地產市場問題、地方政府債務等。你可能會問我擔心嗎?不,不會經常和過份地(擔心)。」
張青松說房地產不可能持續高增長,到了某階段後,供求關係會出現大變和調整,認為屬於「自然淘汰」現象。至於地方政府債務,他稱是結構性問題,但是主要出現於中部和東部省份,相信有較強經濟表現支撐其還款能力。
德銀:恐地緣政治觸引金融危機
在談及下一個金融危機,有投資銀行不約而同提及政治因素。德意志銀行首席執行官Christian Sewing表示:「我最大的恐懼是,例如再有一次地緣政治局勢升級,那可以發生得很快,令市場不冷靜而觸發市場危機。」他認為金融界須對風險保持高度警覺,進行壓力測試。
摩根士丹利董事長James Gorman認為:「(金融危機)可能關乎地緣政治或政治。我意思是,在某些國家看到民主受到挑戰是顯然易見的。」
中國經濟帶來利好消息?
北京收緊對外企的國安審查、地緣政治緊張、經濟增長減慢,令越來越多外資撤出中國或起碼開始脫勾。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美國總統拜登,預計本月稍後於美國出席APEC期間會面,令市場憧憬也許能為中國經濟帶來利好消息。
香港實施國安法後,觸發美國取消一些對香港的特別待遇,李家超等多名官員更被美國制裁,禁止美國金融機構與他進行交易。被人財雙失的陰霾籠罩,香港的新股集資額由全球第一跌至今年的第十一位。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今天的峰會上透露,下調香港全年經濟增長預測至「3%以上」,承認是比當局估算為慢。中國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透過視像發言,強調中央繼續支持香港擔當國際金融中心。
外企謹慎而行
金融時報分析,華爾街金融領袖此行表現得特別謹慎,避免惹怒美國或中國。但是不少金融界精英還是應邀出席論壇,因為光是香港金管局就全擁4萬億港元(逾5千億美元)外匯基金,是重要的投資客戶;這個場合也能讓他們接觸到其他有價值的資產管理人。
報導指,事實上與會的不少外企不打算放棄在華業務,所以儘管愈來愈難拿捏與中西方的關係,他們不能置北京和香港當局於不顧。
滙豐控股行政總裁Noel Quinn則表示,今年由中國內地流向香港的財富上升3至4倍,認為是大灣區政策發揮正面作用。他在峰會上說:「我們今年的保險業務增加了約40%,當中一定份額是內地來港的生意。因此從活動的層面來看,我們見到香港融入中國內地,令財富管理有所回升。」
明報社評則指國際金融峰會是一個平台,「有助中央及本港財金官員與外資大班交流對話,反駁部分外媒和政客的偏頗觀點與失實批評,讓外企高層透過親身接觸,增強長遠投資信心」。
(綜合報導)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