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專家研討:中國對非洲政策是機遇還是威脅

德國之聲非洲部Ute Schaeffer2006年10月18日

中國目前是非洲的第三大貿易夥伴,僅次於美國和法國。但這一狀況可能很快就會發生變化。中非貿易額在2000年到2005年間增長了4倍,從100億美元上升到400億美元。專家估計最遲到2010年中國將成為非洲的頭號貿易夥伴。對非洲經濟來說這是機遇?對歐洲國家以推進民主和良好施政為原則的非洲發展援助政策來說,這是否又是一個危險?德國之聲、艾德諾基金會和非洲協會共同舉辦的一次會議就上述問題進行了討論。

https://p.dw.com/p/9GLf
金沙薩街頭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 / dpa

世界銀行不久前發表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中國和印度對非洲大陸的興趣對後者融入國際貿易可能是一個機遇。所謂南南貿易是一個新的趨勢,並將對世界經濟產生深遠影響。

歐洲以促進當地良好施政為前提的發展政策是否會被中國務實的非洲政策所排擠?中國的做法是否會有利於如蘇丹和辛巴威这樣缺乏民主的專制政權?辛巴威反對派議員柯爾塔特指出,歐洲國家對辛巴威的孤立促使穆加貝政府轉向了中國:「過去6年裡,穆加貝實施了一種東向政策,這段時間中國在辛巴威格外積極。中國對我們的能源市場,礦山,特別是鉑金很感興趣,已經開通了3條飛往辛巴威的民航航線。中國紡織品和鞋類湧入辛巴威市場,對本地工業造成衝擊。不久前中國向穆加貝政府提供了10億美元貸款,還準備資助其軍用飛機項目。在正常的情況下,這種合作是有建設性的,但在辛巴威目前的情況下,我們反對派對中國的角色感到擔憂。」

最近10年來中國十分重視與非洲的關係。今年11月有關國家的政府領導人和部長將參加第三次中非合作論壇,而歐盟代表則連觀察員的邀請都沒有得到。

中國對能源的飢渴決定了其非洲政策。中國計劃未來從非洲進口四分之一的石油,以減少對中東石油的依賴性。波鴻大學東亞研究所的辜學武教授說:「為了減少對中東和海灣地區石油的依賴性,非洲在中國當今的能源戰略中佔有關鍵地位。90年代中期,中國進口石油的60%來自中東,現在已經下降到37%,來自非洲的石油則上升到21%,主要來自安哥拉和蘇丹。」

中國在非洲的夥伴,不少是被歐洲列入受限制或制裁國家名單的,如人權記錄受指責的蘇丹。批評人士指出,歐洲向非洲投入了大量的援助資金,卻未見到成效,傳統的發展援助政策在許多方面看來是失敗了。

從這一角度看,中國在非洲的積極活動也許會促使歐洲人反思自己的政策。儘管如此,歐盟代表和非洲民主人士一致認為,歐盟以促進民主化和良好施政為切入點是正確的。良好施政今後也將是歐盟發展援助政策的基本組成部分,但不是作為發展援助的條件,而是一種鼓勵和刺激。

正因為如此,在新成立的歐洲發展基金為2008年到2013年規劃的2200萬歐元資金中,有300萬歐元專門用於「良好施政」項目。這筆資金將提供給在改善施政方面作出成績的國家。

專家認為,中國務實的非洲政策或許能成為非洲不可多得的歷史機遇。但前提條件是,中國的著眼點要超越對資源和市場渴求的層次。這樣的非洲政策才能成為非洲融入世界貿易的推動力量。

德國之聲版權所有
http://www.dw-world.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