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只有競爭,才能分出制度優劣
2021年9月24日(德國之聲中文網)China Table: 在對待中國的問題上,我們能夠兼顧我們的價值觀和我們的經濟利益嗎?
弗里德里希:我們的價值觀絕對不是可以討價還價的籌碼。如果我們的經貿夥伴要求我們放棄價值觀,或至少做出部分讓步,那我們必須堅決地予以回絕。
China Table: 但作為一家在華經營的德國企業,實際情況可能會大不一樣。比如說,在新疆維吾爾人的處境問題上,德國企業可能寧願選擇不說話。
弗里德里希:我們可能也不應期待一家在上海銷售電腦配件的德國企業,去對新疆穆斯林少數民族的境況表明立場。因為這是政界的任務。而我們更應期待的是,在華德國企業能夠堅持環境保護和勞工權益方面的德國價值觀。我個人的印象是,正因為如此,當地德國企業很受中國員工的愛戴。我們投資的領域,就應該執行德國的標準。這些德國企業甚至使德國價值觀得到了快速的傳播。
China Table:當香港的政治活躍分子受到北京當局的打壓時,德國政府並沒有明確表達立場,這難道不是失職嗎?因為這一切並不符合我們的價值觀。
弗里德里希:問題的關鍵在於,我們是不是具備採取行動的可能性。中英簽署1984年簽署的條約中並沒有留下很多的活動空間,1997年香港移交中國已經是鐵板釘釘的事情。而且大家心知肚明,雙方對於2047年前有效的「一國兩制」有著非常不同的解讀。另外,大家也都清楚,中國會嘗試逐步在政治方面吞併香港。如果沒有意識到這一點,那未免就過於幼稚了。
China Table:過去多年以來,梅克爾總理一直在遵循循序漸進、滴水穿石的對華路線。然而,大家的印象卻是,中國這塊石頭正在變得更大更硬。現在應該怎麼辦呢?
弗里德里希:您的這個比喻給人的印象是,過去的一切似乎一點成效都沒有。我並不這麼認為。相比之下,中國走向市場經濟的步伐更有力,也更持久,當然我們也得承認,這裡也出現了逆向發展的勢頭。德國同中國設立了人權對話和法治國家對話的機制。我們的漢斯賽德爾基金會在法治國家建設領域做出了卓越的工作,他們很好地代表了我們的價值觀,也因此在中國贏得了良好的聲譽。
China Table:美國、歐洲以及亞洲的民主國家,這些價值觀相同的夥伴聯合起來,共同抗衡中國,捍衛自身的利益。這樣做會不會更有意義呢?
弗里德里希:擁有共同價值觀的國家團結起來,當然是正確的。但我並不喜歡你這種所謂「抗衡中國」的提法。我再強調一下,我們要做的,不是去抗衡誰,而是要達成某個目標。比如說氣候保護,捍衛人權以及促成市場開放等等。在這些問題上,價值觀共同體在顧及各自文化差異的前提下開展合作,當然是非常有意義的。但這樣做的目的並不是要反對中國。我們要做的是,在共同價值觀的基礎上,共同為解決問題尋找答案。
China Table:但中國可不僅是個夥伴,也是一個競爭對手,有人甚至將中國視為制度性敵手。
弗里德里希:可以說,中國三者兼而有之。但我並不喜歡制度性敵手這種說法,我更願意說中國是個制度性競爭對手。我們必須證明我們的優勢,要讓對方信服,我們的民主和法治制度,令我們在社會、人道以及經濟領域比其他社會制度更為成功。在這個問題上,只有競爭才能分出優劣。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 2021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