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格森事件:中俄媒體反擊美國
2014年8月20日(德國之聲中文網)美國與俄羅斯因烏克蘭危機而關係緊張,與此同時,華盛頓與北京之間也存在摩擦,北京認為華盛頓遏制中國崛起。一直以來,美國對俄中兩國的專制政治體制多有批評,如中俄兩國嚴格控制抗議活動並逮捕異見人士。此次弗格森事件則提供了反擊的機會。
香港科技大學中國政治專家丁學良向美聯社分析說:"中國受到西方很多的批評,因此當這樣的事件發生時,就可以反過來批評西方。"
8月9日,18歲的邁克‧布朗(Michael Brown)因一名白人警察開槍而死亡的事件,在弗格森市郊引發種族緊張關係。那裡以黑人為主,而警察則多數為白人。警方與抗議者發生暴力對抗,警方使用了催淚彈和閃光彈,而抗議者則投擲燃燒瓶。
中國官方《環球時報》周二(2014年8月19日)發表社評:黑人騷亂,美國應該當鏡子自照。其中寫道:"美國對非洲裔國民是欠了歷史賬的,它逐漸淡化種族問題的方式其實相當無情:所有非洲裔美國人都被要求與社會進程一體化,他們的原有文化基本被摧毀了。這使美國的種族問題在很大程度上簡單化了,對治國是有利的。...頗具諷刺意味的是,用野蠻方式把種族'一體化'了的美國,如今經常可以指責中國這樣的國家,說我們如何'侵犯了'少數民族權利。"
新華社8月17日國際時評則寫道:"更具諷刺意味的是,一些美國人往往看不見自己的尷尬,卻喜歡對世界其他地方發生的社會問題指手畫腳,以'教師爺'自居,這大概就是人們常說的'燈下黑'吧。"
美聯社報導指,華盛頓對北京的批評主要集中在政治層面,包括對少數民族的重拳政策。美國對俄羅斯的指責則包括強硬對待異見人士。克裡米亞危機爆發後,美國與歐盟一道對俄羅斯實施制裁。
中俄均對國家新聞機構大舉投資,以提高國際影響力。俄羅斯國家電視台Rossiya強調弗格森驅散抗議者時動用武力,可能令人產生西方民主政體的安全力量對待抗議的殘酷程度不亞於俄羅斯的印象。某些對暴力示威者的鏡頭則似乎警示抗議失控的危險。
俄羅斯國家電視台周一的一則報導中稱,弗格森的景象令人誤以為是在阿富汗或伊拉克的軍事行動。"警方緩慢向前移動,人們奔向居民區躲避。"
中國央視則派出一名記者前往弗格森現場報導,--倘若是在中國發生類似的騷亂,此舉不可想像。報導還援引美國非洲裔政治評論員伏勒(Rchard Fowler)說,社會不公正在加劇。
俄羅斯國有英文電視台"今日俄羅斯"採訪美國教授、政府批評人士梅森(Mark Mason),後者表示弗格森抗議是收入不平等和美國警方「軍事化」的結果。梅森說:"警察保護的是華爾街的銀行家,而他們擁有市政廳、市議會、州議會、聯邦政府、美國總統和國會。"
中俄國家媒體對弗格森事件的報導也有所不同,反映出兩國各自的內政憂慮以及與華盛頓的關係。俄美之間的批評相對激烈和公開,北京則尋求與華盛頓建立穩定和平等的關係。與俄羅斯情況不同,中國民眾廣泛傾慕美國,美國是留學、投資和移民的首選目標。
中國政府一直採取不干涉他國內政的政策。除評論外,中國媒體對福格森的報導相對直接。而且,種族主義和社會騷亂在中國都屬敏感話題。過度批評美國可能會引發中國民眾省視自身的狀況。香港科技大學教授丁學良向美聯社表示:"他們希望避免無意中展開了一場公眾教育。"
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傳播研究主任喬木向美聯社表示,政府因此可能會要求減少報導弗格森,以防"附帶損害"(collateral damage)。
來源:美聯社 編譯:苗子
責編:李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