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山子藝術區看中國當代藝術
2004年12月21日以展覽東亞當代藝術而著名的柏林亞力山大-奧克斯畫廊在北京東北部的大山子藝術區開設了又一家現代藝術畫廊,名為空白空間。自開業以來,這裡成了德中當代藝術家交流的重要平台。截至2005年1月30日,這裡展示著12位來自德國和12位來自中國的當代藝術家的作品。其中德國新表現主義藝術家如伊門多夫和勒佩茨當年都是以頗具反叛精神的作品奠定了其在西方當代藝術世界的地位。近二十多年來,中國不僅在經濟上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發展,社會領域也發生了巨大的變遷,這些無疑都對藝術家的創作產生了影響。那麼,這種反叛精神是否也體現在中國當代藝術當中呢?屬於中國年輕一代獨立策展人的冷林認為:
「今天提供了參與國際藝術舞台的機會,形成一種同其他文化進行交流的一種姿態,而不是象80年代那樣,在藝術內部形成一種反叛前衛的趨勢,自90年代以來,政治含義已越來越少。」
來自柏林的藝術收藏家奧克斯說,中國市場經濟的發展為藝術家創造了更多的自由創作空間,他們同時也是世界範圍內經濟界持續不斷的中國熱的受益者。外國投資者被中國市場深深吸引,因此中國藝術也引起了外國收藏家的興趣。聚集在北京大山子藝術區的中國當代藝術家中的許多人都有過海外生活和創作的經驗,並贏得了一定的國際知名度,這便為他們返回中國作為自由創作的藝術家奠定了經濟基礎。例如,方立均就擁有3家高級餐館,並駕駛著豪華汽車。儘管中國社會已經誕生了一批有能力收藏藝術品的中產階級,但對中國當代藝術感興趣的大多還是國外的收藏家。冷林認為,在中國形成一個收藏當代藝術的市場還需要一段時間。他說:
「中國當代藝術市場已經開始起步,但還沒有形成。中國收藏家面臨的挑戰是,怎樣讓審美趣味跟上歷史的步伐。」
目前中國當代藝術的發展主要依靠的是自發和商業運作的原理,來自國家的支持很少,不像許多西方國家會撥公共資金用以修建大型博物館、舉辦展覽活動,推動當代藝術的發展。冷林說:
「希望政府更為開放,當代藝術有可能進入更為正規的藝術場所。目前都是一些自發性的場所,並沒有正規的國家體制下的較為學術性的藝術館。」
90年代初,中國前衛藝術家,尤其是行為藝術家,往往會被警方以在作品中宣揚血腥和暴力,擾亂公共秩序而帶走,例如張桓和馬六明。相對於10年前,中國當代藝術家們擁有了更多的創作自由,官方是否放鬆了對藝術家創作的限制呢?獨立策展人冷林認為:
「藝術創作是一碼事,展示是另一碼事,並不是什麼東西都適合於展覽。比如一個極端行為,處於自我審查的狀態。畫廊展覽總是要體現其商業價值,根據商業價值選擇出展藝術作品。大山的展覽也幾乎是屬於這麼一個狀況。」
(張曉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