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國「商品質檢員」50歲了!

Peter Hille2014年12月7日

在奇妙的商品世界,它應起到指引作用。它,就是德國的商品檢驗基金會(Stiftung Warentest)。五十年來,德國無數消費者就對它的商品檢驗結果深信不疑。然而,不久前發生的巧克力醜聞卻為其名聲帶來些許污點。

https://p.dw.com/p/1E0Al
Stiftung Warentest Pressematerial Jubiläum
圖片來源: Stiftung Warentest

(德國之聲中文網)"800萬名家庭主婦都放下長柄烹飪木勺,不再手動,而是改用電動了。"商品檢驗基金會1966年有關手提式電動攪拌器的一份長篇檢驗報告就是這樣開頭的。當時檢驗人員對10款手提式電動攪拌器--其中兩款頗具名氣--進行了檢驗,遺憾的是哪款都多多少少有些問題。

今天,德國也有數百萬男性在家下廚掌勺烤蛋糕。當年那些攪拌器也早已從市場上消失了,但商品檢驗基金會卻依然還在繼續自己的使命。自1964年12月4日成立以來,商品檢驗基金會已對大約10萬種產品進行了檢驗。這些產品都和人們的日常生活有關,檢驗手段不拘一格:他們檢驗電動牙刷,會讓它開關上萬次;他們檢驗徒步旅行鞋,會用水蒸汽噴鞋;他們檢驗席夢思床墊,會用重重的軋輥滾壓。

Stiftung Warentest Pressematerial Jubiläum
第一期《檢驗》雜誌的封面。當時的檢驗項目是縫紉機和手提式電動攪拌器。圖片來源: Stiftung Warentest

令人迷惑的多樣性

基金會理事胡伯圖斯普裡穆斯(Hubertus Primus)表示,五十年來,這些產品檢驗的結果為德國消費者在選購產品時提供了重要借鑑。鑑於當今世界產品種類越來越豐富,這一點也變得越來越重要。普裡穆斯在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說:"我們也為改進產品品質做出了很大貢獻。看看德國今天在世界上享有盛譽的產品,譬如節能節水型洗衣機,其改進發展就和我們的努力有關,因為我們總是以最新技術水準為准進行對比檢驗,促使很多提供商也因此而不斷研發改進其產品。"

基金會出版的月刊《檢驗》(Test)1966年就認為市場上提供10種不同的手提式電動攪拌器,款式多得"令人迷惑"。當時所謂的"經濟奇跡"剛為德國帶來了小康。

Stiftung Warentest Pressematerial Jubiläum
1964年德國聯邦經濟部長庫爾特•施米克(Kurt Schmücker)手持成立證書圖片來源: Stiftung Warentest

二戰後德國商店空空如也的貨架此時豐滿起來,櫥窗裡的商品琳瑯滿目,霓虹燈廣告處處大放異彩。因此,1962年,時任聯邦總理艾德諾在德國聯邦議院宣佈:"聯邦政府認為有必要增強消費者的價格意識。"他表示必須加強競爭,因此要組建一個"進行獨立的商品檢驗的機構"。

以美國為榜樣

兩年後,在時任聯邦經濟部長庫爾特施米克(Kurt Schmuecker)主持下,商品檢驗基金會作為獨立機構成立了,基金來自國家。"不過從一開始就很明確,基金會應以企業運作方式開展工作。"基金會現任理事普裡穆斯說:"我們也必須這樣做才行。我們必須引人重視,我們公佈的檢驗結果必須是有道理的。"今天,基金會85%的經費自籌,其中最主要的收入來源是銷售《檢驗》雜誌。德國政府每年資助大約500萬歐元。

普裡穆斯告知,基金會是以美國的"消費者聯盟"為榜樣的。該聯盟早在1930年代就開始公佈產品檢驗結果了。

Stiftung Warentest Pressematerial Jubiläum
這個充氣艇沒有通過檢驗圖片來源: Stiftung Warentest

今天,荷蘭、葡萄牙等其它歐洲國家也已經有了類似的組織,但沒有哪一家在本國取得了像商品檢驗基金會在德國這樣大的影響力。普裡穆斯表示,幾十年來,德國消費者就非常相信《檢驗》雜誌登出的檢驗結果,很多產品就因得到了檢驗結論"優"而成為暢銷產品,"但假如我們把某個中小企業的產品評價為'不滿意',就有可能影響到該企業的生存。對此我們是有意識的。"

圍繞巧克力的醜聞

對基金會持批評態度的人則認為,這麼大的責任,基金會並非總是勝任得當。譬如漢堡環境研究所創建人、化學家米歇爾暡祭投骷猶兀∕ichael Braungart)就表示:"商品檢驗基金會對當今的挑戰力不從心。它有點兒落伍,有點兒老態,急需改革。"比如基金會就沒有充分利用網路所提供的可能性。"客戶應該可以通過基金會的門戶網站對新的檢驗項目提出建議。"其次,基金會應該在網上公佈其完整的檢驗方法。"目前基金會更多地是任意選擇幾種檢驗內容進行介紹。"布勞恩加特說,因為基金會的收入依賴銷售《檢驗》雜誌,所以會人為製造醜聞。

而基金會自己也會被一再告上法院,最新一個案例是因對一種榛果巧克力下了"不滿意"的檢驗結論而引起的法律糾紛。具體說,就是德國巧克力生產廠商瑞特斯波德(Ritter Sport)向商品檢驗基金會提出了訴訟。

Symbolbild - Ritter Sport Schokolade
檢驗工作不合格?巧克力引發爭議。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P. Seeger

起因是基金會的檢驗人員認為在瑞特斯波德公司的榛果巧克力裡發現了一種人造香精,雖然包裝上寫的是"天然香料"。最後是瑞特斯波德公司勝訴,因為人造香精的來源不能得到最終澄清。商品檢驗基金會理事普裡穆斯表示,他們吸取了這一判決的教訓,將來要"再進一步準確地公佈我們的評判標準,再進一步準確地介紹我們評價了哪些項目、為什麼要評價這些項目等等"。

至於現在網路上層出不窮的用戶對產品的評價,會不會使商品檢驗基金會顯得多餘了呢?普裡穆斯肯定地回答說:"不會。我們更多地是把它看作是鞭策。"他表示,不受利益左右的資訊歷來就很有必要。他補充介紹說,1966年曾接受檢驗而且評價特別出眾的一款手提式電動攪拌器,其類似款式今天依然還在繼續生產,可見當年的檢驗結論還是相當靠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