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710 Solidarität mit Soldaten
2010年7月15日在擔任聯邦議院聯邦國防軍監督委員期間,賴因霍爾德‧羅貝(Reinhold Robbe)的足跡幾乎遍佈聯邦國防軍所有執行維和使命的地區,比如巴爾干、非洲之角和阿富汗等。無論他在哪裡與聯邦國防軍士兵們交談,聽到的抱怨都是一樣的,"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我置自己的生命安全於不顧,但在我的家鄉,在我的親朋好友中卻幾乎沒有人對此感興趣?不僅如此,我甚至常常聽到人們說,你自己願意,活該,你為什麼非要外出執行任務?你反正得了錢,又沒有人強迫你!"
"與士兵團結"旨在加強軍隊與民間的交流
許多聯邦國防軍士兵希望能獲得社會更多的同情和承認,因為自己為德國所幹的工作是很有風險的。昔日的聯邦國防軍監督委員羅貝認為士兵們的想法是有道理的,於是他召集所有為士兵及他們的家屬付出努力的組織。圓桌會議活動"與士兵團結 "就旨在促進德國社會與聯邦國防軍士兵間的交流。克里斯蒂安‧辛格(Christian Singer)是莫利納利基金會(Molinari)的成員,他負責為士兵和對聯邦國防軍感興趣的國民提供培訓,"我認為,理想的做法是,德國社會與聯邦國防軍之間,士兵與不同的社會組織之間能夠展開討論。這樣的討論完全可以公開,開誠布公。問題的關鍵是彼此間要保持對話,進行交流。"
歷史原因導致社會與軍隊保持距離
德國社會與軍隊間保持距離主要是因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經驗。成立於1955年的聯邦國防軍數十年裡曾始終是一支純粹的防禦部隊。近幾年來才轉變為一支可以出國作戰,在世界許多大陸執行維和使命的部隊,對於這一點,許多德國居民持懷疑立場。德國人普遍認為,德國聯邦國防軍不必派兵阿富汗和中東危機地區。
然而,羅貝認為,人們可以反對聯邦國防軍出兵阿富汗等,但依舊不應影響他們對聯邦國防軍士兵命運的關注,"與其它所有職業不同,聯邦國防軍士兵是受命去國外執行任務,而且是受最高國家機構-聯邦議院的命令。這也是我認為,要促進士兵和社會間交流,促使人們關注士兵疾苦的原因所在,因為這不僅涉及社會精英階層與士兵間的關係,也涉及到士兵與最廣大民眾間的關係。"
"老兵日"就旨在對德國士兵的工作給與積極肯定。羅貝建議說,比如德國足球俱樂部可以邀請士兵和其家屬參加比賽,羅貝將就此想法與德國足協進行交談。他希望,能夠以此對士兵產生積極的心理影響。這一想法也受到聯邦國防軍中尉帕爾克(Jennifer Pahlke)的支持。他表示,士兵在國外執行任務,甘冒風險,絕不僅僅是為了金錢。另外,羅貝也指出,德國居民對聯邦國防軍士兵國外使命缺乏瞭解,也是影響雙方進行交流的原因所在。為此,應加強相關訊息的疏通。
作者:Nina Werkhäuser 譯者:祝紅
責編:石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