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國地名隨意談

2003年2月11日

德國的地名中,有不少有趣的現象。在這裡隨便道來,東拉西扯而已。

https://p.dw.com/p/3G4i
這是彼得斯貝格,而不是彼得堡圖片來源: AP

記得小時候,老師說到「彼得堡」這個地名,特別指出,這個「堡」字不念「bao」,而念「pu」。後來學了德語,到了德國,才知道,這個「堡」源出「burg」,念「pu」確實近一些。而且Burg就是城堡的意思。這個地名詞倒是譯得還算貼切。

然而,新的問題出來了。弗萊堡(Freiburg)譯得不錯,可是海德堡(Heidelberg)不就錯了嗎?那個「Berg」讀來是「貝爾格」,而不是「布爾格」,而且意思是「山」,而不是「堡」。許是當初哪位老先生老眼昏花,看錯了一個字母。而且,把「山」譯成「堡」的,並非只有海德一家。後來,發現德國東部還有個「Freiberg」,如果也翻譯成「堡」,那不是故意製造冤案嗎?

波昂附近有一座山,山上有個國賓館。前年,阿富汗大會在這裡召開,一時名聞天下。這座山叫Petersberg,譯成彼得堡?那可就錯到俄國去了,那是Petersburg。一字之差,而且,「山」不是「堡」。譯成彼得山?騙騙中國人可以,再讓人譯回來可就增加難度了。前幾年,我在一個正式場合把它按音譯成了「彼得斯貝格」,結果發現到處都延用了,頗感欣慰。

象海德堡這樣的地名,現在已經人盡皆知,你再譯成海德貝格,就沒人懂了。只能那樣了。但彼得斯貝格,卻不能再譯成「彼得堡」了。弗萊貝格也不能再譯成弗萊堡。同理。

那實際上是不同的地名。把它們區分開來,在情在理。可德國還有很多相同的地名呢。最著名的是法蘭克福,西部的國際大機場那兒有一個,東部靠近波蘭還有一個。幸虧西部那個名氣更大一些。你如果從中國坐飛機到法蘭克福,你這麼說,沒人會把你送到東部的法蘭克福去。但如果你在柏林坐火車,那可就容易東轅西轍了。所以德國人把一個稱為美茵河畔的法蘭克福(西邊那個),一個稱為奧德河畔的法蘭克福(東邊那個)。

德國同名同姓的地名多得很。比如很多城市叫「新城」(Neustadt)。你如果不說明在哪條河畔或哪個地區,那可是怎麼也找不到的,火車站都沒法賣票給你。科隆附近有個城市叫布呂爾(Bruehl),那裡有個大型迪斯尼,有個漂亮的宮殿。然而,德國網球明星格拉芙是布呂爾人,你到那裡去找卻是找不到的。這個同名同姓的布呂爾在南邊巴符州呢。魯爾區有個著名的大城市叫艾森(Essen),可是再往北走個200公里,有個小城市也叫艾森,一模一樣。一次我經過那裡,還以為這裡有條近路通往魯爾區的大艾森呢。路名也是如此。柏林市裡,據說叫柏林路(Berliner Strasse)的就有16條。那怎麼辦呢?你還得知道郵遞區號。否則計程車司機根本不知道該把你送到哪裡去。

還有一些名字相近的。比如,北威州有個阿仁,巴符州也有一個阿仁,用德文讀出來也是一模一樣。但寫出來卻是有區別的,北威州那個是Ahlen,巴符州那個是Aalen。買火車票時,你得說清楚了,是A+H還是兩個A,否則可就遠去了。

話回到翻譯問題。原來德國政府所在地、臨時首都叫什麼?Bonn,對不對?大陸人管它叫波昂,台灣人管它叫波昂。總算相差還不太遠,連蒙帶唬的還能知道。大家熟悉的 球隊拜仁慕尼黑,其實「拜仁」就是巴伐利亞之意,巴伐利亞是慕尼黑所在的州。但許是香港人把它譯成了「拜仁」,也簡短好記,也就這樣了。然而,香港人並無大錯,因為巴伐利亞實際上是英文名(Bavaria),德文這個州名(Bayern)確實離德文的「現實」近一些。科隆,德國大名卻是「柯爾恩」(Koeln),「科隆」是英文譯名(Cologne),那就差遠了些。慕尼黑也是英文譯名,德文大名是「門興」(Muenchen),這可就差得太遠了。

我們已經看到,德國有很多城市是以「堡」(Burg)為名,很多城市是以「山」(Berg) 為名的。以堡為名的,一般確實有城堡、宮殿,以山為名的一般確實有山。還有不少城市掛著個「巴德」(Bad)的「前綴」,比如巴德洪堡(Bad Homburg),巴德霍內夫。「巴德」是泉水浴地的意思,以巴德為前綴的,一般都是休養療養聖地,風景很好。還有一個常見的,是「多夫」(Dorf)。這些城市自然是從小村莊發展起來的(其實哪個城市又不是呢?)。最大的「小村莊」是杜塞道夫,這可是北威州首府,有將近60萬人口,在德國和歐洲就算是大城市了。

還得回到翻譯這個話題。德甲有支球隊出在大眾汽車公司總部所在地,這個城市呢Wolfsburg,一般音譯成沃爾夫斯堡。近來看到一些中國網站有時也把它稱為「狼堡」,倒也很形象動人。但你要跟德國人說「langbao」,人家肯定不知所雲。法蘭克福南邊有個城市叫Darmstadt,中國學生一般來個半音半意,管它叫達姆城,或者乾脆叫達姆。那倒也行。但我聽到一些中國學生把多特蒙德簡稱為「多蒙」,可能覺得呦口難念故簡而化之,這可就有點不負責任了。

有的路名,為了吸引遊客,也許還是意譯的好。比如柏林最主要的大街叫「Unter den Linden」,音譯成「溫特爾登林登」,可就別扭了點兒。中國的翻譯家們早把它譯成了「菩提樹下大街」,可不就是這個意思嘛。杜塞道夫有一條著名的街,叫「Koenigsallee」,這是歐洲最豪華的商業街之一,如果音譯成「科尼希斯阿雷」,那是一點味道都沒有了。中國人根據意思管它叫「國王大街」或「國王林蔭道」,這個味道才出來了。

有的路名,音譯,卻摻和上中國人的幽默,既好記又不改音,堪稱傑作。比如西柏林主要商業街叫"Kurfuerstendamm」,德國人一般簡稱為「Kudam」。中國人管它叫「褲襠大街」,倒是很好記,又風趣。如果你在柏林坐上計程車,說一聲「褲襠」,司機肯定能把你帶到那裡,因為音也是非常的相近。

柏林東部有一條大街叫「Schoenhauser Allee」,當初中國駐東德大使館的中國人開玩笑地取接近的音,管它叫「孫猴子大街」。沒想到,這個只是接近的音還有救命的用途。有一次,一個國內代表團逛街迷了路,也說不上路名,忽然想到使館附近有這麼一條大街,就沖著德國行人大喊:「孫-猴-子-大-街!」喊了幾遍後,德國人忽然悟出來了,給他們指了一條正確的回家之路。

(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