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國採購中國:杜塞道夫举辦專門展

2005年9月16日

本星期,中國廠家在德國杜塞道夫市首次自己組織並舉行了名為「中國採購展」的展覽會。展品為家用電器、建築用品、汽車配件和衞生設備。中國企業進軍德國引起了商報的注意:

https://p.dw.com/p/7BMD
杜塞道夫:正在從「日本城」轉為「中國城」?圖片來源: dpa - Report

「根據行業的不同,中國向國際市場提供的產品最高可佔世界產量的75%,全球半數微波爐和數位相機以及三分之一的電視機都出自中國工廠。但是中國已不僅是跨國集團的工廠,它也越來越多地生產高技術產品,並不畏懼德國市場對品質的高要求。

去年,中國與德國的商品交流總額達到540億歐元,比前年增長26%。從一組數字可看出德國這個銷售市場對中國企業的重要性:去年有七千多家中國企業在德國的博覽會上展出自己的產品,而1992年還不到三百家。中國在德國成了僅次於義大利的第二大參展國。

中國人現在首次以自己舉辦的展覽殺了一個回馬槍。過去都是德國人到中國去展示自己的產品,去年德國承辦博覽會的公司在中國舉辦了近五十次展覽。三十年前,德國工業界就在北京通過『德國技術展』顯示了自己的水準。」

杜塞道夫把眼光從日本轉向中國

北威州首府杜塞道夫近年來把商務重點從日本轉向中國,與毗鄰的科隆形成了競爭之勢。日報在北威州專版上對此做了報導:

「在德國大城市中,杜塞道夫和科隆與中國的商務均佔次要地位。杜塞道夫约有一百家中國企業在經商,科隆有八十家。而漢堡有四百家企業來自中國,法蘭克福有二百家。儘管如此,杜塞道夫和科隆都計劃擴大自己在中國的形象。幾個星期前,位於杜塞道夫王府大道的中國中心揭幕。現在科隆也要花一億三千萬歐元建一座中國中心。

『減少官僚主義』是又一個吸引人的口號,科隆市長施拉瑪保證,中國人的所有開業申請都會在四周內處理完畢。杜塞道夫和科隆都設立了中國事務部,這樣做是否有好處,還有爭論。至於中國企業能否創造就業崗位,也是一個問題。自今年四月以來,有12家中國企業帶著五十萬歐元的資本在科隆立足,去年杜塞道夫增加了四十家新的中國企業,該市有關部門說,『中國企業的資本有多少,我們不好說。』專家們知道其中的原因,許多中國企業都是用人不多的貿易辦事處,很少雇傭德國職工。」

(本文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歡迎讀者來信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