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新移民法難產
2004年1月21日綠黨曾被公認是最為新移民法搖旗助威的一支力量。但是最近的局勢有所變化。1月16日,就在政府當局和反對黨聯盟談判交鋒之時,綠黨領袖Reinhard.Bütikofer拋出一句:他很懷疑,這樣的一部法律還有意義。主持談判的綠黨人士Volker.Beck解釋,這主要是針對反對黨聯盟在引進外國人才方面的強硬立場而言。
Bütikofer說:「有人主張將積分制從移民草案中刪去,這無疑是給工作移民程序的現代化進程設置路障。而我們之所以費心費力地修改移民法,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要讓德國的勞動市場更加國際化。新的外國人權益法不是把舊湯裝進一隻更漂亮的容器。」
移民草案中的積分制是德國紅綠黨聯盟的傑作,主要借鑑加拿大、紐西蘭的相關法規制度。按照這項規則,德國勞動市場每年都將對一定份額的外國人才開放,具體的份額數量由專門的事務組委會決斷。迄今為止,聯邦政府仍沒有對積分制最後表示確認。
積分制的主意最初萌芽於三年前。當時的德國政府意識到,雖然國內的失業率居高不下,但是許多工作崗位仍然空缺。而且,人口專家預測,德國的人口老齡化問題將愈演愈烈到聳人聽聞的程度。從那以後,德國的朝野黨派便積極行動,使移民法案更好地適應社會需要。
60年代的德國曾經經歷過移民高峰,為此,1973年出台的法案明文禁止外國人在德國自由擇業,但是又有27條特例可循。2002年依照這些特許條令,德國引入27萬名外國工作者,填補國內的市場空缺,職業類型從特別廚師到護理人員不一而足。而冗長複雜的赴德手續也不乏官僚習氣的繁瑣。但是著眼於未來,這些手續將得以簡化。德國紅綠黨政府為此提出積分制,旨於將行政要求化繁為簡,提高工作效率。但是CDU和CSU的黨派人士持有異議。
德國薩爾州的州長Peter.Müller表示:「我們不能想像,在德國擁有400萬失業大軍的情況下,勞動市場還能為外國人開一道口。因此我們認為,這套積分制應該毫無條件地被劃掉。」
但是在吸引外國精英加入德國經濟建設方面,在朝聯盟的提議得到了認可。按照草案規定,外國的高級工程師、科研人員、計算機專家應該從一開始就獲得德國的長期居留許可,而不是象現在的「綠卡」那樣,最多只能待5年。德國大學畢業的外國留學生,也不必馬上打道回府,而是可以留在德國找工作。新移民法草案還鼓勵外國業主來德國開設公司。
草案有關改善社會民主的條例也被一致通過。社會民主的內政專家Dieter.Wiefelspütz解釋,這些條款被劃歸到一套總方案之中,包括明確區分各種居留類別,並將成立一處新的聯邦管理局,集中處理移民和難民事務。新的法律對已經來德、即將來德的外國人來說都有裨益,但是他們必須學好德語。反對黨聯盟還對草案緊縮難民申請的條款感興趣。
作為強硬派代表的巴伐利亞州州長Günter.Beckstein認為,「我的觀點保持不變,各派在移民草案上達成共識的可能性是一半對一半。」看來,為了新法律的誕生,社民黨還要經歷幾個回合的努力。一方面力求和反對黨聯盟達成妥協,一方面又要讓綠黨同伴感到滿意。而眾口難調,新移民法注定難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