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新任外長首次訪華
2006年2月19日「在德中貿易的傳統重要行業、尤其汽車工業和機械製造的一些領域,去年的出口量明顯下跌,因為中國企業通過與西方公司合作獲得了技術,可以自己生產高技術含量產品。此外,中國的康采恩利用增長的實力向外擴張,也向德國擴張。漢堡亞洲研究所副所長許勒爾女士說,『為了贏得歐洲市場的份額,中國企業過去幾年併購了一些公司。』雖然數量還很小,但經濟新聞界已就來自東亞的競爭發出了警告。在原料方面,已可以明顯感受到競爭。
二月初,美國五角大樓發表的四年防衛報告已證實,美國把中國視為頭號對手。從長遠來看,德國聯邦政府也會感覺受到威脅嗎?施泰因邁爾在答覆明鏡周刊記者採訪時,迴避了這個問題,他說,我們不要把自己定在某些概念上,即使我們歐洲人與中國在全球爭奪資源和市場,我們也應保持『戰略夥伴關係』的概念。改善德國在這場競爭中的地位,是德國這位外交部長下周在中國首都追求的目標 。」
專利保護是德國外長與中國領導人的談話題目之一。本周傳來了中國研製的磁懸浮列車將試車的消息。大多數德國媒體認為,這給向中國轉讓先進技術的德國企業敲響了警鐘。明鏡周刊寫道:
「因中國自行製造磁懸浮而引起的爭論體現了西方企業在中國面臨的一個最大問題:一方面,西方公司想參與那裡的經濟興旺發展過程,另一方面,中國人經常仿造西方名牌和技術,然後更廉價地自行生產,對歐美競爭對手形成了攻擊。
去年在法蘭克福舉行的國際汽車展上,江陵汽車公司生產的四輪驅動陸風牌汽車引起了轟動。這種越野車的外形與歐寶公司製造的弗隆德拉型號相像得難以區分。賓士公司在中國生產大客車,也有被人仿造的不愉快經歷。恰恰是賓士的合作夥伴亞星取走技術後,在自己的另一個工廠生產汽車。強制性的中外合資形式方便了那些造假的人,因為西方康采恩在尖端技術方面無法獨立行事。儘管強制性合資現在在一些行業已有所鬆動,但在汽車和飛機製造業,仍然必須與中國夥伴合資。要想不危及商務關係,就很難不讓中國合資夥伴接觸圖紙。瞭解當地行業內情的人也說,沒有技術轉讓,什麼事都辦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