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語媒體:北京的經濟扶持計劃在哪裡?
2020年3月20日(德國之聲中文網)新冠疫情在全世界迅速蔓延,隨著中國境外的感染人數已經超過中國國內累計感染病例,德語媒體在關注中國時更多地聚焦疫情本身的風險減退之後,這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在恢復經濟生產和公民數據收集方面的舉動。
《法蘭克福匯報》駐上海記者Hendrik Ankenbrand在題為《中國沒有保護傘》(China ist ohne Schutzschirm)的評論文章中指出,中國至今沒有採取什麼扶植經濟的大動作,這令人感到意外。
文章指出,在整個經濟生產連續數周幾乎陷入停滯之後,中國經濟發展會缺乏動力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在全國十幾億民眾都居家隔離的時間裡,中國汽車銷量縮水了五分之四。原本常常被稱作"世界工廠"的中國,在今年一二月份裡的經濟產量比去年同期減少了五分之一。"這個國家最近一段時間基本上可以說只是出口了新冠病毒而已",作者不無諷刺地寫道。
從目前的經濟狀況來看,中國政府原定6%增長率的計劃今年肯定是無法完成了。"儘管如此推崇各種計劃經濟理念,但是北京卻宣佈即使完不成經濟增長目標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這種氣定神閒的態度令人意外,然而40%的中國家庭卻無法在沒有收入的情況下再支撐三個月了。而且儘管道路上又開始出現了交通擁堵,但是中國還遠遠沒有恢復到常態。大量的企業陷入支付困境,大批職員領不到薪水,或者被停薪留職。"
在歐美國家陷入嚴峻的疫情,並且也紛紛為本國經濟撐起"保護傘"的同時,中國卻遲遲不肯採取行動。"由於北美和歐洲的感染人數開始激增,期待在新冠危機結束之後中國經濟自動快速復甦的希望也成為了泡影。隨著歐美大批企業停工,中國工人在恢復生產之後製造出來的機器零件,恐怕難以找到買家。況且中國的內需也面臨危險,一旦出現企業大規模裁員的情況,很多人會推遲一些大額消費--比如購置一台大眾或者賓士汽車的計劃。這也會給德國經濟帶來損失。"
作者認為,像12年前那樣推出一部總規模相當於本國經濟產值五分之一的經濟刺激方案,在今天來看對於北京來說已經不可能實現了。況且如今的中國發展到了一定的規模,僅憑道橋基建項目已經無法抵禦經濟蕭條了。"北京現在就是毫不留情地給全世界指出了前方的深淵。這幾乎是一種威脅了。因為在兩個月之後,北美和歐洲可能會面臨和中國現在一樣糟糕的境地。而北京釋放出的訊號中,也寄託著一種期待,那就是這回該輪到西方來拯救中國經濟了。"
疫情背景下的大數據監控
德國《商報》則關注了中國各地在疫情背景下引入的防疫健康碼系統。登記了個人健康數據的二維碼,已經在中國多地成為市民乘坐交通工具、在公共場所出入通行的電子憑證。一般來說,健康碼分為綠、黃、紅三種顏色。綠碼,市內亮碼通行;黃碼,實施7天內集中或居家隔離,連續申報健康打卡超過7天正常後,將轉為綠碼;紅碼,實施14天的集中或居家隔離,連續申報健康打卡,將轉為綠碼。
《商報》指出,中國目前面臨著雙重任務,一方面需要盡快復工復學,推動社會恢復運轉,另一方面還要防範疫情。這個健康碼系統旨在幫助政府應付這一雙重難題。"然而批評人士則擔心,政府會利用當前局勢,進一步擴大對於中國公民的監控。在中國,關於數據保護的公開辯論少之又少,針對這次的健康碼引入也幾乎聽不到什麼公開的質疑聲音。但這並不意味著中國公民毫不關心他們的個人隱私權。今年3月初,北京大學的一位知名教授就曾經在部落格文章中指出了疫情背景下出現的數據保護隱患。"
人權組織總結過去的經驗認為,這樣的監控措施一旦引入,就"不會再有回頭路了"。"比如在2008年奧運會期間,中國明顯加強了公共場所的攝影監控措施,而在這一大型賽事活動結束之後,這些監控設施全都保留下來。中國目前是安裝監控攝影頭數量最多的國家。"
摘編自其它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