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媒體

德語媒體:對華經貿關係 - 歐洲不應繼續幼稚

2023年10月10日

是否應當對中國電動車展開反補貼調查, 是否應當引入懲罰性關稅?為了保護本土工業,是否可以放棄自由貿易原則?一段時間以來,上述問題在德國社會引起諸多的討論。

https://p.dw.com/p/4XMMu
Containerschiff im Hamburger Hafen, Hamburg,
圖片來源: Rupert Oberhäuser/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奧地利《標準報》發表客座評論稱,歐洲人不應當談"中國"而色變,但必須要改變長期以來對中國的天真看法,畢竟,一個共產黨領導下的國家資本主義體制很難融入基於規則的多邊貿易體制。這篇題為《中國電動車來了,歐洲不可繼續幼稚》的評論寫道:

"國家補貼在中國的各項政策中一直扮演著重要角色。2012年啟動政府引導基金China Government Guidance Fund 以來,中國政府對相關企業的補貼已經從當年的79億美元增加至2022年的8500億美元。封閉本國市場也同樣發揮著重要作用。中國雖然會給予一定程度的市場準入,但國家資本主義的體制之下,企業的運作自由度卻非常有限。同樣重要的還包括技術轉讓。中國已經成為高科技出口國,並在許多領域佔據世界領先地位,但這並不僅僅是市場運作的結果。許多西方技術遭到中國複製,有時甚至完全無視智慧財產權。外國企業必須通過合資和公佈技術的方式,才能進入中國。這在成本和技術方面,都造成了競爭壓力。20年前,鎂市場的變遷,後來又在光伏產品方面被重演。現在人們則在聚焦汽車工業。

美國和歐盟也在推行削弱自由貿易的產業政策戰略。歐盟也在提供高額補貼。值得注意的是,人們在相當長的時期內對中國的補貼策略不聞不問,也許是擔心引發爭端,反而被對方抓住把柄。"

2023年慕尼黑國際車展上,中國車商佔據了「半壁河山」。圖為德國外長參觀比亞迪電動車。
2023年慕尼黑國際車展上,中國車商佔據了「半壁河山」。圖為德國外長參觀比亞迪電動車。圖片來源: Sven Hoppe/dpa/picture alliance

評論指出,中國和歐洲既是競爭對手,也是貿易夥伴。同中國在提供補貼方面展開競爭,顯然勞民傷財。但對中國的補貼不聞不問,卻會損害歐洲的本土工業。

"完全同中國脫鉤,既不是值得期盼的結果,也根本沒有可行性,畢竟雙方經濟已經有了千絲萬縷的聯繫。但自由貿易必須基於游戲規則,而中國的霸權訴求卻使這些游戲規則頻繁遭到破壞。競爭關係正在發生傾斜。消費者當然可以為低廉的價格歡呼雀躍,但歐洲的生產能力卻面臨著越來越大的壓力。汽車工業是德國的核心產業,也是重要的工作崗位提供者。儘管歐洲廠家犯了嚴重的戰略性錯誤,誤判了電動車的前景。但如果放手讓中國廠家來替代歐洲廠家,卻也是死路一條。"

《每日鏡報》發表評論稱,無論是俄烏戰爭,還是當前哈馬斯對以色列發起的恐怖襲擊,都是專制與民主之爭。這篇題為《時代轉折的真面目》的評論寫道:

"自由世界同專制政權的區別在於,在以色列、德國、美國和烏克蘭,人們可以為不同觀點展開激烈辯論,而且這種爭論也確實天天都在進行。對以色列政府最嚴厲的批評,恰恰來自以色列國內。在美國,國會甚至為援烏計劃吵得不可開交。而在德國,對政府的冷嘲熱諷更是司空見慣。但這樣的爭論,會出現在約旦河西岸、加薩、伊朗、俄羅斯或中國嗎?

以色列再度陷入戰爭,令普丁、習近平等專制統治者以及伊朗當權者欣喜若狂。因為,它轉移了國際社會對烏克蘭的關注,分散了西方的精力。普丁最希望看到一個疲於奔命的西方。而莫斯科、北京、拉姆安拉則對歐爾班等西方專制者、親北京和莫斯科的選項黨以及許多德國人的幼稚寄予厚望,因為,他們一味主張'開展談判',而並不在乎談判對像是普丁,還是哈馬斯。按照他們的綏靖主義傳統,'妥協'終究是件好事。"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