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媒體

德語媒體:德國需要對華戰略

2022年11月3日

習近平治下的中國已經不再是過去四十年實行改革開放的中國,而已經是對內實行高壓,對外炫耀武力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這種背景下,德國總理肖爾茨今天開始的中國之行,自然也在德國國內引起了激烈的討論。

https://p.dw.com/p/4J1p3
Deutschland  China Symbolbild
圖片來源: Jia Qing/dpa/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南德意志報》發表評論稱,在習近平的統治下,新疆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穆斯林監獄,世界曾經最自由的城市香港則四處彌漫著恐懼的氛圍。中國政治已經發生了根本的變化:習重新回到了一人專制和意識形態至上的過去,政治管控已被置於經濟發展之上。這篇題為《肖爾茨的中國之行欠考慮》的評論寫道: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年來,習近平治下的中國又開始把自由世界視作意識形態領域的敵人。制度之爭死灰復燃,2019年,歐盟將中國定義為'制度對手',而此前很久,習近平的宣傳家們就已經發出了意識形態鬥爭的號召。習治下的中國就是要向世人證實,中國的制度要比西方民主更優越,中國將重塑世界秩序。

正如德國憲法保衛局局長哈爾德旺( Thomas Haldenwang)所說:'如果說俄羅斯是場風暴,那麼中國就是氣候變化。"事實的確如此,歐洲民主的世紀挑戰,並不是俄羅斯,而是更強大、更有計謀的中國。習近平的中共告訴中國民眾,不久的將來就可收復台灣,為此目的動用武力也在所不惜。

對德國來說,一個不好的消息則是:德國對中國的依賴程度已遠遠超過了曾經對俄羅斯的依賴程度。德國對中國的依賴源自供應鏈和銷售市場。如果說俄羅斯的侵烏戰爭帶給了我們某種教訓,那就是歐洲人必須開始減少對中國的依賴,而且必須立即採取行動。這並不是說要同中國脫鉤,結束夥伴關係。而是說,歐洲必須消除受人脅迫的危險。"

《南德意志報》:肖爾茨應做信念堅定的歐洲人,而不是德國對華經濟依賴的幽魂。
《南德意志報》:肖爾茨應做信念堅定的歐洲人,而不是德國對華經濟依賴的幽魂。

評論指出,肖爾茨領導下的德國政府似乎並沒有意識到中國的變化,還在一如既往地執行梅克爾時代的對華政策,還在天真地認為,德國可以在美中地緣政治衝突的夾縫中,和北京大談生意:

"肖爾茨選擇在當下這個時間點訪問中國,這本身就是給北京的大禮。這位德國總理一定要做疫情之後到訪中國的第一位西方政治家。而對於剛得以終身執政的人民領袖習近平及其宣傳機器來說,德國總理的來訪,與其說是夥伴互動,倒不如說是藩屬納貢更為貼切。

德國政府正在擬定中國戰略。如果肖爾茨也能像他的執政夥伴一樣,高度重視來自中國的挑戰, 那他就應當在北京做一個信念堅定的歐洲人,而不是德國對華經濟依賴的幽魂,只有一體化的歐洲才有成功的希望。他必須明確告知北京,一旦對台動武,習近平將付出慘痛代價。他應讓對方意識到,他會認真對待制度之爭,而大眾和巴斯夫等擴大在華投資的德國企業,它們的利益和德國的國家利益已不再完全吻合。

肖爾茨過去幾周的言談舉止中,還看不出這類的表現,而可以看到的畫面則是,中國有應對西方的戰略,而肖爾茨則沒有對華戰略。習近平領導下的中國要凌駕於西方民主制度之上,因此已不能繼續像從前那樣繼續和中國做生意。對此,德國總理似乎還缺乏理解。"

《商報》也發表評論稱,肖爾茨總理如果想一如既往地發展對華經貿關係,顯然是個錯誤,因為以經濟利益為主導的德中關係已經成為過去。評論寫道:

"歐洲並沒有人要求同中國全面脫鉤,而盲目追隨美國的激進圍堵路線也絕不是可取的戰略。但是,從經濟角度去定義對華關係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就美國方面而言,無論誰能贏得2024年的總統選舉,美國都會進一步對北京施壓。屆時,德國企業可能會面臨要美國市場,還是要中國市場的抉擇。兩級世界經濟的形成越來越有可能成為現實。

在這樣的一個世界裡,如果德國至少還想保留一些決策權,就必須以歐洲為後盾,在同中國打交道時,也應當將龐大的歐洲內部市場的准入問題作為談判籌碼。從肖爾茨總理近來獨辟蹊徑的做法來看,他似乎對這一問題還缺乏認識。也許在同習近平會談的過程中,肖爾茨會有所改變。畢竟作為偉大領袖,習近平提出了制度之爭,他還相信,中國的專制模式不僅適用於全世界,也能主導全世界。「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 2021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