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語媒體:西方的兩難境地
2019年11月21日(德國之聲中文網)美國參議院幾乎全票通過了《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以示對香港民主運動的支持。《法蘭克福匯報》評論寫道,川普治下名譽受損的美國都已做出了表率,德國政府是否也應有所行動呢?這篇題為《西方的兩難境地》的評論寫道:
"有些西方人想必會覺得奇怪,中國政府為何遲遲不採取行動為香港的事態畫上句號,畢竟香港的示威活動在中國政府看來是絕對無法容忍的。美國國會通過香港法案後,雖然中國政府也再度強調,香港事務純屬中國內政,但同為內政,如果投擲燃燒彈的事情不是發生在香港,而是發生在上海,結局想必會大為不同。在上海,即便是和平的反政府集會也是無法想像的。
那麼,中國又為何一直停留在口水戰的層面上呢?擔心外部壓力顯然不是主要原因。中國的宣傳機器一股腦地將示威者混為一談,而不對民主派議員和暴徒加以區分。更何況,從內政層面上講,暴力行為正是北京求之不得的。因為這樣以來,他們就可以說西方民主只能帶來混亂和暴力。中國政府顯然認為,抗議運動最終將使一場嚴肅的政治爭端不了了之。"
評論認為,面對世界上大大小小的川普们,北京極力希望將中國打造成與之相對的理智形象,因此北京會盡量避免以89年天安門方式結束香港的抗議浪潮,這也為香港僵局的政治解決提供了可能性。評論寫道:
西方卻陷入了兩難境地。1989年的情況一目瞭然:和平示威遭到了血腥鎮壓。然而今天的情況卻是,人們不想、也不應該對香港街頭的任何一名示威者都表示聲援。有鑑於此,美國國會通過支持香港民主運動的法案雖然值得稱道,但美國的信譽本身就是一個問題。因為人們都很清楚,對美國總統川普来說,只有符合其個人色彩濃重的政治考量時,人權才會成為一個重要的議題。
但美國國會畢竟做出了表率,希望以此幫助那些關注中國政治自由的人們。反觀德國,儘管香港的局勢在不斷激化,柏林卻總是一而再再而三的表示"深表憂慮"。德國不是聲稱要承擔起"更大的責任"嗎?"
奧威爾筆下"老大哥"對社會和民眾無時無刻的監控曾令許多人不寒而慄。《时代》周報評論認為,中國建立起的監控機制早已遠遠超過了"老大哥"的范疇,因為奧威爾時代,人們還不懂得運用大數據和人工智慧。评论認為,香港年輕一代之所以走上街頭,也是因為他們不願接受無時無刻的監控。這篇題為《數位式列寧主義》的評論寫道:
"黨和國家領導人習近平承諾要帶領民眾實現'中國夢',實現中華民族的復興。的確,中國的經濟也確實實現了令人驚嘆的發展。但在思想層面上,中國卻在習近平的統治下陷入越來越嚴重的封閉狀態。過去數十年來,政治和知識界的討論從未受到過今天這麼多的限制。
這也正是歷時五個多月的香港抗議浪潮遲遲不能平息的真正原因。大多數民眾為什麼仍對示威者表示支持,甚至能夠容忍暴力行徑,原因很簡單,因為在邊界的另一側,他們看到了自己的未來,讓他們不寒而慄的未来。"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