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施羅德執政七年對華政策面面觀

2005年9月10日

9月18日舉行德國聯邦議院的選舉時,現任紅綠政府落選下台的可能性極高。紅綠政府當政的七年中,德國與中國的經濟關係飛速發展,其它領域也有頻繁的交流。德國總理施羅德對與中國的友好關係做出了貢獻,政府更迭會給德中關係帶來影響嗎?

https://p.dw.com/p/79rm
2004年12月,施羅德第六次訪華時與溫家寶在一起。這次訪華很可能成為他作為德國總理訪華的絕唱圖片來源: AP

施羅德總理在七年任期內六次訪問中國,每次都攜帶龐大的經濟代表團,但人權組織對施羅德實用主義的中國政策提出批評。

2002年12月,德國總理施羅德為上海的磁懸浮試行段通車剪綵,該項目是德中經濟合作的範例。施羅德高興地說:「今天的訪問非常具有象徵意義。我這樣說是因為今天我們為之剪綵的技術項目為德國與中國所獨有。」

儘管這一試行路段在技術上並非完美無瑕,但磁懸浮項目仍體現了德中雙方的一個共同夢想,那就是將德國的世界頂尖技術和中國人把最現代化技術據為己有的雄心結合到一起。兩國的經貿關係在施羅德當政期間確實以令人目眩的速度發展。1999年以來,德國是歐洲在中國投資最多的國家。而2002年以來,在德國的外銷市場上,中國躍居第二,僅次於美國。

促成這一段成功史的原因之一是德國人學會了亞洲人的一個處世原則,那就是給對方留面子。在批評北京的時候,德國人更願意躲在美國等其它國家的後面,有關人民幣升值和紡織品爭端都是典型的例子。

在一個與中國有關的事件中,德國總理施羅德也得以保住臉面,那就是向中國出售哈瑙核工廠的意圖。2003年12月施羅德第五次訪華時表示,他不反對把哈瑙核電站賣給中國。施羅德低估了聯合政府中小夥伴綠黨的阻力。綠黨議會黨團主席薩格爾女士毫不掩飾她的不滿:「很遺憾,聯邦總理沒有利用他的影響力勸阻西門子公司放棄這筆交易。其實這是一個對西門子這樣的大公司施加積極影響好機會,可以對它說,如果你們現在將哈瑙的核設施賣到中國去,這將不利於你們在世界其它地方的交易。」

為了緩和聯合政府的緊張氣氛,紅綠兩黨商定由外交部來對這宗出口交易進行審核。誰也不相信審核會得出一個結論。中國政府也給施羅德留了面子,沒有提出抗議。

後來,中國人認識到:與中國政府首腦不同的是,德國總理在德國和歐盟內部並不總能貫徹自己的意志。在取消對中國的武器禁運上就是這樣:施羅德堅決主張取消對華武器禁運,他說:「決定最終將由歐盟做出,但我的立場沒有改變。我對這個問題的態度是十分明確的。而且看來我的立場與大多數歐盟決策人是一致的。我對此非常高興。」

施羅德高興得太早了。在他說這番話半年之後,歐盟內部的阻力仍然很大,近期內不可能解除對華軍售禁令。施羅德在這個問題上的一意孤行使他遭到德國媒體的一致批評。就是在他自己的陣營內,主流意見也是中國應當改善人權狀況,之後再談解除武器禁運。

說到人權:施羅德在對中國的六次訪問中從未公開涉及人權問題。對此,他自己有一個解釋:德國與中國從2000年開始法制國家對話,其中的一部分就叫作人權對話。被聯邦政府贊譽為兩國關係中一項核心內容的法制國家對話卻沒有得到人權組織的好評。「國際特赦組織」德國分部的秘書長洛赫比勒說: 「我們看到,人權對話帶來的人權方面的改善是微不足道的。因此,我們要求對已經採取的措施進行一個總的評價,並依據獲得的認識在未來制定新的策略。」

「未來」,這對德國來說就是9月18日聯邦議院大選之後。如果聯盟黨和自民黨上台,人權組織能夠指望他們將對中國施加更大的壓力嗎?對中國來說,聯邦政府換屆將意味著什麼呢?在德國任教的中國政治學教授辜學武認為:「聯盟政府傳統意義上來講屬於親美派。目前來看,聯盟黨如果執政,將會把重點更多放在美國。但一個良好的德美關係並不一定會傷害德中關係。第二個中國不必擔憂的原因是聯盟黨一般在做承諾時比較小心謹慎。一旦做了承諾之後,會極力去實現。這與施羅德政府的表現不一樣。施羅德向中國做了很多承諾,但在真正政治敏感的問題上,他基本上沒有兌現過。」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

本站網址:www.dw-world.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