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持續性發展,長江必須免遭污染
2005年9月19日「中國面臨的這些生態挑戰中,首先是可供使用的水源和農用土地面積,但是這兩者都受到水土流失、過度使用和浪費的威脅。長江流經中國大片地區,沿岸凝聚著最為廣泛的生態需求,所以對未來的擔憂主要是對長江的擔憂。不久前,我們從報紙上可以看到白鰭豚正面臨滅絕、江水受到工業污染以及結合三峽項目、建造有爭議的新攔河大壩等消息。據『長江論壇』統計,60%的長江水已受到污染,每年排入江中的廢水有兩千萬噸。四百個廢水主要排放源中,一半以上沒有達到污水處理的最低標準。污染最嚴重的河段總長已達到六百公里,重慶、南京、上海等工業中心的形勢特別嚴峻。污染造成了沿江26個大中城市的飲用水供應日益困難,其中包括上海。
長江污染也危害了長江三角洲附近的海水,使最近幾年的沿海漁業捕撈量大幅下降。除了過度捕撈外,隨意排放有害的化學物質是這一發展態勢的主要原因。海洋學家的調查結果表明,浙江省海域的氮和磷污染程度在中國海區名列前茅,四分之三的污染物出自中國內地,通過長江進入海中。」
中國最近二、三十年的經濟發展使長江中下游形成了眾多工業中心,要想保證這片地區的可持續發展,必須保護長江免受污染。新蘇黎世報記者的文章最後寫道:
「大多數情況下,中國雖有必要的法規,但沒有人遵守。現在運轉的廢水處理設備不是操作不當,就是有缺陷。隨著三峽大壩工程的進展,人們更加意識到這個世紀項目孕育的生態問題。
長江水夾帶了大量泥石,河床的泥沙沉積將縮短三峽水庫的使用壽命。所以,上世紀北京就下令在長江流域廣泛植樹造林,以控制人為造成的水土流失。此外,人們日益擔心四川西南部籌備建造的一系列大壩和水電站將影響長江的水量。國際專家和當地農民抱怨說,長江最重要的支流之一岷江由於人為控制水量已變成了一條小溪。過去幾千年,中國人面對長江的威力束手無策,今天他們不得不認識到,技術進步雖然在某些方面為制服和利用長江帶來了好處,但也會起到負面作用。」
本文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