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即失業—德國就業形勢嚴峻
2005年7月31日一般情況下,年輕人在企業或機關裡當實習生,就算有報酬也少得可憐。而僱主對一個常靠實習打工的人疑慮較多,所以對求職並不見得有利。
米夏埃爾∙謝弗爾今年三十歲,在多特蒙德大學企業管理專業學習時,主修市場經銷、企業管理、品質控制和經濟訊息學。求職失敗後,他現在正設法尋找一個實習生的工作位置,他說:「當我發現找固定工作不那麼容易後,就開始尋找一個實習的位置。我找工作時非常重視與公司企業建立聯繫渠道。找實習工作時,最難的是向企業單位解釋,為什麼已經畢業了還在找實習位置。我現在已經具備找一份固定工作的條件,但卻沒有企業願意給我一個長期的工作位置。」
十五個月前米夏埃爾以優異成績畢業後,現在已經不是第一次因無法獲得一個正式工作崗位而屈就實習工作了。然而就連找實習位置也不是那麼容易。他說:「後來總算找到一個為期八個月的實習位置,而且公司計劃在實習結束後正式下聘書。但因受到經濟不景氣的大環境影響,公司經營狀況不如預期,所以聘顧的諾言最後沒能兌現。」
各行各業中,和米夏埃爾際遇相同的大學畢業生比比皆是。科隆聯邦勞動服務局高校小組的施密特說,高校畢業後,一般平均需要一年以上的時間才有可能獲得第一份工作合同。有些專業的就業形勢更為嚴峻,施密特說:「如果我們在本局網上勞動市場發表一個期限為六個月的建築設計師徵聘廣告,並聲明沒有續聘為正式工作人員的可能,仍然會收到全國各地蜂擁而至的應徵信。我認為這已明白反映出目前勞動市場的現實情況。」
高校畢業的實習生,絕不是應屆畢業生中成績最差或無法適應團體生活的人,或者是因為選擇了太冷門的專業。相反,他們之中很多都具有外國經驗及強烈企圖心,工作意願高,甚至是獎學金生,並且已有長時間的實習經驗。他們的年齡一般在25到35歲之間,失業統計中也沒有將他們納入資料,因為他們當中有的參加進修教育或修博士學位,有的繼續從事實習生工作,因此並沒有完全脫離勞動市場。其實這些都可為求職履歷帶來加分的效果。但事實上實習工作到底有多少價值呢?科隆聯邦勞動服務局高校小組的寧克說:
「做咨詢工作時,我常經歷到大學生非常清楚今天勞動市場的情況,因此在學習期間就開始尋找各行各業的實習生位置,以積累工作經驗。這種情況下,實習經驗在今天的勞動市場上已不具備特別加分的作用,因為每個人都已不只一次的做過各種各樣的實習,甚至自掏腰包倒貼不少錢,這是因為許多實習工作單位僅支付極少的報酬,甚至是無酬工作。」
由於經濟形勢緊張,企業招聘人員的態度十分謹慎,固定工作位置就更不用提了。主修人事及組織發展學的教育學女碩士布莉塔∙庫魯格的求職經驗令她沮喪至極:她今年27歲,一年來,她一封接著一封地寫求職信,都徒勞無功,她說:「現在我的處境非常無助,我已竭盡所能,做了好幾個實習工作,取得了諸如外語、計算機或企業管理等額外的專業資格。我全心全力的投入工作,甚至投入金錢,但我感覺好像一切都是徒勞。我真的有點懷疑,這是不是跟我個人有關?被人一再回絕,而且總是那種敷衍式的老生常談,說什麼『這不是對您個人或專業資格的貶抑,或目前沒有適合您專業資格的職位空缺』等等說詞。如果你連續收到70封這樣的回信,就不得不揣測背後的原因是什麼了?!」
為了能提高求職優勢,布莉塔還特別選修了大學裡的企業管理加強班課程。但這一行業的就業機會幾近於零。在尋找實習位置的過程中,最近她常聽說,大企業不再顧用高校畢業的實習生,因為他們的口碑不好。布莉塔說:「如果你認為在大企業裡實習有利於未來取得就業機會的話就錯了,因為剛好是大企業,一聽你是高校畢業生馬上就打回票,至少我在電話裡獲得了這種印象。他們拒絕提供實習位置,而有關直接參加企業專業培訓的機會連問都不用問。這使得求職之路越來越狹窄,這樣公平嗎?對企業來說也許有利,企業不剝削才怪!但是對高校畢業生來說,等於又少了一個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