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乾淨的天空」計劃引起爭議
2002年2月15日這個被布希總統稱為「乾淨的天空」的計劃,核心內容是把環保與經濟發展掛上鉤,讓企業自覺自願地去投資環保設施。也就是說,這是建築在自由的基礎上的,而不是京都議定書那樣的有明確的時間目標規定。
這個計劃規定,國內生產總值越高,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目標也就越高。美國政府要通過稅收優惠等手段,來鼓勵企業投資於環保。
布希是這樣解釋他為什麼不參加京都議定書而另搞一套的:「我不想讓我的國家受到一個不健全的國際協定的約束,而使幾百萬的美國人失業。」當然,「乾淨的天空」計劃也有個大體上的目標,或者說方向,即到2012年降低18%的排放,即減少了5億噸溫室氣體排放上天空。布希甚至認為,這個計劃將成為全世界的標準。
美國工業界對布希的這個計劃普遍表示滿意。日本政府也對美國表示了支持。日本女外長說:這個計劃的推出「顯示了他們(美國)認真的意圖。」當然,「日本政府強烈希望,美國政府繼續加強措施,在已宣佈的政策的基礎上與全球的變暖作鬥爭。」
然而美國的環保組織對這個計劃表示了強烈的反對,認為這是美國政府向大工業投降。綠色和平組織的氣候問題專家戴維斯說:「這個計劃實際上佈什跟埃克森、埃索(石油公司)等共同擬就的。這個計劃與埃索公司長期來的要求完全一致。」
德國聯邦環保部長特裡廷(綠黨)也對美國的這個計劃表示失望。他看到了,布希總統認識到了採取措施來對付氣候變化的必要性,但布希的這個計劃卻是沒有約束力的。因此實際上美國的溫室氣體排放幾乎不可能真有多少下降。特裡廷認為,今後仍然要努力把美國納入到京都議定書的框架中去。
按美國的這個計劃,到2012年時,二氧化碳的排放不會下降,而與1990年相比將繼續增長30%。按京都議定書的規定,到2012年時,溫室氣體的排放須平均下降至比1990年的水準低5.2%的水準。而德國已經承諾,至2012年,將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降至比1990年低21%的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