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鉤中國?德國中小企業未雨綢繆
2022年5月29日(德國之聲中文網) 德國西北部的小城德特莫爾德(Detmold)近郊,坐落著電氣連接器生產商魏德米勒的總部廠房。大約半個足球場大小的車間內,數十台機器人正在進行噴塑、切削、打磨等各項作業。廠房內的職工數量並不比機器人更多,他們或往返於各台機器人之間,監視生產流程,或是駕駛叉車行駛在寬闊的走道上,將機器人"同事"們剛剛包裝好的產品運走,然後銷往世界各地。
廠長馬誇特(Henning Marquardt)對德國之聲記者介紹說,魏德米勒生產的各類電氣連接件可以用於任何需要工業化規模生產、需要自動化生產的場合。"凡是有工廠的地方、有工業機器人的地方,不論是製藥業、還是石油業,只要需要電氣連接,就能使用這些電氣連接端子。"
有些電氣連接端子約有手掌那般大,還有些則只有指甲蓋那般小。從外觀上看,這些以塑料為主的零件頗有"廉價感",但事實上,這些需要應用於複雜工業領域的產品具有相當高的技術含量。也正因此,車間內禁止拍照、錄像。公司董事比伯豪森(Volker Bibelhausen)介紹說,作為德國的"隱形冠軍"企業之一,他們需要嚴防競爭對手瞭解其生產工藝的細節。
憑借多項創新工藝,魏德米勒公司的全球營業額近年來迅猛增長,目前已經逼近每年12億歐元。不過,公司管理層卻有些許隱憂:營業額的20%來自中國。比伯豪森說:"20%已經可以稱得上是依賴性了。假如我們被迫放棄這20%的營業額,這真的會非常疼。"
既是銷售市場 也是生產基地
魏德米勒不僅僅需要中國銷售市場,還需要中國作為供應商、作為生產基地。該公司在蘇州也有一間工廠,幾十公里開外的上海因奧密克戎疫情封城,嚴重干擾了魏德米勒在中國的供應鏈。而烏克蘭戰爭今年2月爆發後,許多德國中小企業更是開始反思自己的中國生意。
旗下註册有3400餘家中小企業的德國機械製造業聯合會(VDMA)外貿部門主任阿克曼(Ulrich Ackermann)在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說:"一個早就開始讓人關注的問題,在烏克蘭戰爭爆發後,進一步凸顯:我們對中國業務的依賴性到底有多大?原本被認為根本不可能發生的事情,卻真的發生了:在歐洲爆發了戰爭。這當然也會讓人聯想到中國、聯想到台灣。"
中共當局始終將早已實現民主化的台灣視作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並且不時進行軍事威懾。面對這一形勢,許多德國企業近年來悄然開始制訂應急預案:假如由於戰爭爆發、或者因為西方啟動全面對華制裁,歐洲或德國企業不得不立刻與中國經濟"脫鉤",那麼究竟應該怎麼做才能減小損失?
脫鉤預案:德企將一分為二
德國之聲從多家中小德企處得知,他們計劃在發生歐洲"硬脫鉤"時,將企業一分為二:一部分只負責中國業務,另一部分負責中國以外的市場。德國機械製造業聯合會(VDMA)外貿部門主任阿克曼也向德國之聲證實了這一動向,他說:"這意味著,負責中國業務的那半家'德企',就成為了徹頭徹尾的中國企業。不僅僅是管理層完全由中國人構成,其職工也將全部是中國人。而且,這家企業的供應商也將全部是位於中國境內的企業。企業的數據也不會和境外交換,研發也將完全在中國境內進行。許多德國企業希望能夠通過這樣的手段來讓自己的產品繼續在中國市場得到認可。只要企業在中國影響力範圍內的業務和在美國影響力範圍內的業務不發生交集,這就不失為一種應對'硬脫鉤'的有效方案。"
電氣連接件生產商魏德米勒也有類似的讓其中國業務更為獨立自主的方案。公司董事比伯豪森希望,它能夠讓這家擁有170年歷史、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的家族企業更加穩健地面對全新挑戰。比伯豪森認為,不論是20%的中國市場營業額,還是依賴中國的企業供應鏈,這些壓力都在可承受的範圍內。"我們是自願開展在華業務的,沒有人逼迫我們去中國。我們在中國感覺良好。只要我們能夠自主抉擇,我們就會全心全意地去做我們想做的事情,哪怕會面臨一些暫時的、非常艱難的挑戰。目前的形勢確實比較嚴峻,圍繞地緣政治也確實有非常多的爭論,但是我依然保持樂觀。"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