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自信的中國害怕一部《穹頂之下》?

石濤2015年3月7日

北京政府在國際舞台上日益自信,但中國真的可以與世隔絕,自行其是?《穹頂之下》爆紅之後疑似遭到封殺,中國媒體活動空間究竟多大?

https://p.dw.com/p/1En6C
Smog in Peking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ChinaFotoPress

(德國之聲中文網)自從中國新一屆領導人上任以來,越來越多的西方觀察家認為中國有趨向保守和封閉的趨勢。美國作家法勞斯(James Fallows)稱之為"自我孤立",而德國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主任韓博天(Sebastian Heilmann)則用"反推力"來形容北京政府的做法:他們正在關上鄧小平35年前打開的改革開放大門。最新一期的德國《明鏡周刊》(der Spiegel)也就此做出評論,文章標題為"沒有回頭路"(Kein Weg zurück)。

"確實,自從(中國)新領導層兩年前上台後,出現歷史性變動的跡象日益頻繁:黨的高層幹部對於西方腐朽影響提出警告,對政府持批評意見人士遭到極其嚴厲的懲罰。即便迄今都是'中國模式'粉絲的歐美經濟界領袖都對經濟民族主義和歧視外國企業發出抱怨。"

APEC Gipfel Xi Jinping 11.11.2014 Peking
習近平主政已兩年多(資料圖片)圖片來源: Reuters

中國重回"閉關鎖國"?

就連美國總統歐巴馬都對這一現象做出了表態,中國人要想繼續和美國人做生意,就不能如此行事。而《明鏡周刊》評論者則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中國真的可以回到閉關鎖國的狀態嗎?

"人民共和國如今與世界如此緊密地聯繫在一起,其程度前所未有:成千上百萬中國人前往西方國家,數百萬人在那裡求學,其中也包括習近平主席的女兒。他們使用網路,許多人每天都在突破審查,閱讀批評性的部落格或者觀看美劇。中國企業也在全球各地開展業務。"

作者指出,中共領導人中也許確實希望讓中國再次回到封閉的狀態,但開放政策已是"既成事實",即便中共也不能無視。

"通往中國的大門總是開開合合,但要想把它完全鎖上卻為時已晚。"

《穹頂之下》的"一絲空間"

關注霧霾問題的紀錄片《穹頂之下》在短時間內引起了巨大關注,甚至中國環保部部長也對影片作出了回應。但好景不長,周五傳出《穹頂之下》疑似遭到官方封殺的消息。"明鏡線上"周六(3月7日)就此發表駐北京記者的文章。

"一部如此震撼中國的影片起初可以播映,還得到官媒的叫好和環保部長的稱讚,四天後卻從新聞中消失,五天後在網路上遁形,這該如何解釋?"

前《冰點周刊》主編李大同對"明鏡線上"記者表示,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可能是中國政府不同部門之間意見不一。而宣傳部門最終決定封殺這部紀錄片是因為擔心它會讓正在召開的人大會議蒙上陰影。

Chai Jing
「柴靜自己也沒料到會獲得如此反響」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Tao Xiaofang

李大同表示,即便是柴靜自己也沒料到會獲得如此的公眾反響。政府肯定沒想到會有這樣的反應。而《穹頂之下》的命運也顯示出,中國的媒體機構並非一個完全封閉的體系。"有時候會出現一些空間,那就必須要加以利用。"

[摘編自其它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