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北霧霾,平均奪走每人5.5年
2013年7月9日(德國之聲中文網)據"FT中文網"7月9日報導,本周一,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中國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以及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Hebrew University of Jerusalem)的多名教授,聯名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發表一篇論文。該論文通過對中國各地數十年間的實際污染數據得出結論:華北的空氣污染已在上世紀90年代(1990至2000年間)總共減少25億年的人類預期壽命,已使中國北方居民的平均預期壽命減少5.5年,還提升了肺癌、心臟病和中風的發病率。這項研究也發現,每立方米空氣所含的總顆粒物增加100微克,對應平均預期壽命減少3年。
今年1月份,北京和華北多地持續爆發霧霾天氣引發關注。據當時中國官媒央視報導數據顯示,在1月份中有25天北京公眾處在霧霾之中,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王躍思透露,北京上空懸浮著4000噸的污染物;1月30日,央視在其新聞節目中,曾採訪中國工程院院士、廣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長鐘南山,他披露根據香港同行的研究,北京肺癌患者從2000年起至現在的十多年間增長60%。他將中國呼吸系統疾病的罪魁禍首之一,直接指向了大氣污染。他還表示大氣污染的嚴重性甚至比非典還要可怕。
生命成為污染的代價
該論文聯名作者之一、清華大學經濟學教授李宏彬就此接受了德國之聲採訪,他表示該研究的數據採用中國目前公開的污染數據等,先通過科學方法算出空氣污染使個體居民減壽5.5年的數據,然後再乘以當地近5億居民數量,得出25億年的人類預期壽命減少量。除此之外,該論文中指出研究時段中的華北居民心肺疾病提升超過30%。
李宏彬認為,科學家的論文成果只有作用於公眾生命才有其價值,他希望論文發表並經媒體傳播後,能使中國當局意識到,生命是環境污染的高昂代價,政府為生命加大治污投入是有價值的:"以前很難證明污染對健康的影響有多大,我們這次證明污染對健康確實有很大的影響,在工業化歷史上,全世界都經歷過污染的過程,包括倫敦也曾是這樣,政府應該加大投入治理污染,政府花錢治理污染是合理的。"
今年1月21日香港《南華早報》採訪現年83歲的中國首任國家環保局局長、現任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理事長的曲格平。這位前中共體制內高官表示中國不計代價的經濟發展政策導致欠下了巨大的環境債務。新加坡《聯合早報》2月1日報導認為灰霾天氣所引發的眾怒給中共新一代領導人習近平、李克強敲響了警鐘。中國國家環保部環評司正司級巡視員牟廣豐早前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認為北京和華北霧霾象中國其它環境問題一樣"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環北京周邊地區興建了大批鋼鐵、水泥、化工企業等,這些都是空氣污染的原因。
李宏彬在採訪最後表示,政府在治污和發展間是否能做出犧牲和投入還未可知:"科學的證明給政策決策提供了依據。我是經濟學家,治理也希望用經濟手段,政府願不願投入,也要看不這麼做的成本有多大?我們現在只是證明了不這麼做,污染的成本有多大。"
作者:吳雨
責編:葉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