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一石激起千層浪」
2010年1月14日"我們已決定不再繼續審查Google.cn(谷歌中國)的搜索結果。因此,在接下來的幾周時間裡,我們將與中國政府討論,如何在法律允許的範圍內運行一個不受過濾的搜索引擎。我們也意識到,這可能會意味著不得不關閉Google.cn,甚至是我們在中國的辦公室。"
這是谷歌高級副總裁、公司發展兼首席法律顧問大衛•多姆德(David Drummond)周二下午在谷歌官方部落格上發表的部分內容。谷歌得出這樣結論的直接原因,是其系統日前受到了來自中國的針對公司基礎架構的高技術、有針對性的攻擊,從而導致公司智慧財產權被竊。多姆德稱:"我們還不能說,這是不是有組織的,但我們知道這個攻擊來自中國。而問題在於,這是否是政府所支持的行為。不過我們在這裡不會將責任歸咎於任何一方,因為目前還沒有最終的證據。"
根據谷歌的調查結果,攻擊者的首要目標是進入中國人權活動人士的Gmail賬戶,目前有兩個Gmail賬戶已被進入,不過活動僅限於帳戶訊息,未涉及具體郵件內容。多姆德解釋說:"這也有可能是涉及到傳統商業間諜活動的意外事件,但我們認為這是有政治背景的。"
但這些技術上的攻擊僅是導火索。谷歌稱,使其重新審視在華業務的根本原因在於,中國政府不斷試圖進一步限制網路言論自由的行為。谷歌英國公關主管巴倫(Peter Barron)表示:"我們已經決定要改變在中國的策略。這些被發現了的對公司系統的攻擊以及監視活動讓我們相信,不應該再同意中國的網路審查。因此我們要採取新的策略並重新審視我們在中國的商業運作模式。"
2006年1月谷歌正式在中國開展業務,推出了中文搜索引擎Google.cn,並在當時同意了中國政府的網路審查,將部分搜索結果屏蔽。谷歌稱,這是因為他們相信"為中國人拓展訊息獲取、加大網路開放的裨益,超過了公司在網路審查上做出讓步而帶來的不悅。"但在如今四年時間過後,谷歌忽然表示無法再接受網路審查。分析人士對此提出疑問,作為一家追求經濟利益的商業公司,谷歌此舉是對限制言論自由行為一再讓步後的忍無可忍,還是在其爭取中國市場份額商業戰中吸引關注的一項策略。因為,同樣在接受網路審查的情況下,中文搜索引擎百度在中國市場的佔有率達到了60%,是谷歌中國的兩倍。
美國開放社會學會的中國網路問題研究員麥克基諾(Rebecca MacKinnon)認為,谷歌的系統幾個月來受到了不斷攻擊,這證明了繼續在中國的業務可能會使谷歌在中國的用戶安全受到威脅。她說,許多中國的異議人士都使用Gmail郵箱賬戶,原因就是考慮到Gmail的伺服器在國外,並且還提供額外的加密服務。麥克基諾在接受紐約時報的採訪時說,"除非他們將自己變成一個中國公司,否則谷歌是不可能勝利的。如今這個公司已經很明確拒絕說,這已經夠了。"
對於谷歌的聲明,中國不少部落格作者和民主人士均表示支持,認為這是對限制言論自由的有力抗議。中國人權活動人士、藝術家艾未未表示:"今天谷歌這樣做,至少表達了社會上很大一部份人對這種行為(網路審查)的立場。這會影響到不僅是中國,而且是全世界關於隱私權和個人言論自由權利的討論。"
針對谷歌此舉以及計劃同中國政府展開討論協商,中國官方目前還沒有做出任何正式回應。由於谷歌是美國公司,而有關中國的網路審查等限制言論自由問題又一直是中美關係的關注點,因此有意見認為,谷歌此舉可能會使中美兩國在繼氣候變化、進出口貿易、人權問題及軍事發展等方面的矛盾之後加劇摩擦。
據稱,如果谷歌退出中國市場,估計將有5萬以上的相關從業人員失業,上百萬個企業的網路推廣受阻。原雅虎中國總裁謝文分析認為,此事對中國形象的影響還會逐漸影響到投資者的熱情,那麼這就不僅僅是幾個億的經濟損失,而是一種投資環境的衰退。
但是哈佛商學院教授約菲(David B. Yoffie)則在接受美國媒體採訪時表示, "對於任何公司來說,不再參與中國市場的後果都是十分嚴重的,尤其是靠廣告獲得利潤的網路公司。"事實上,谷歌在發表聲明的周二當天盤後交易中股價挫跌1.3%,而其在中國市場的競爭對手、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的百度則在同日的盤後交易中大漲7%。
作者:月洋
責編:樂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