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楊德昌:我們這一代自信非常夠
2002年5月16日五月間,柏林市中心特別節目電影院軍火庫電影院放映了台灣導演楊德昌的所有七部電影,並請導演來回答了觀眾的提問,引發了觀眾對這位華人導演及其作品的濃厚興趣。他的電影「一一」當晚放映時,擁有兩百多個座位的電影院爆滿,甚至連走道台階上也坐了不少觀眾。
今年52歲的楊德昌從事電影業已有19年。他的電影在台灣走紅時,德國觀眾對他的瞭解還很少,因為普通電影院裡看不到他的電影。直到去年六月,「一一」在德國電影院上映後,這位導演才為德國廣大的觀眾所熟悉。
「教育在中國文化裡其實有一種暴力。」
他的電影以當代台灣人為主角,多層面地反映了當代台灣的生活和在傳統與現代衝突中台灣人的複雜心態。「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是楊德昌1991年的作品,也是他的第4部電影。該片講述的是學校青年拉幫結派搞地盤戰的故事。
在這部電影裡,導演通過現實主義的表現手法對中國傳統教育中的暴力進行了批判。楊德昌闡釋道:「教育在中國文化裡面其實是有一種暴力的,老師要求你對他的尊敬,但通常不是讓你心服口服,反而是相反的。我覺得這是我們文化的一個特色。」
無論是在黑色幽默劇「麻將」還是在愛情劇「青梅竹馬」中,愛情、金錢、暴力和死亡可以說是楊德昌所有電影所探討的對象。他表現的愛情常是多角關係的愛情,比如一個外表純潔如水的少女到最後卻暴露出來是個有多個男朋友的風流人物,而一個已成家的中年男經理在邂逅他30年前的初戀時他說的是:我至今沒有愛過別的人,好像自己隨隨便便就把自己的生活給否定了。
至愛是電影
楊德昌在上海出生、台灣長大,後來到美國去學了電氣工程並在美國的計算機公司做了7年的職員。他從一個外行到後來成為導演,這與他小時候的經歷有關。楊德昌說起,他的爸爸喜歡看電影,所以從小受到爸爸的影響,很小時就喜歡,童年時還愛畫漫畫,編故事,雖然後來念書念了工程,很深的學問,喜歡的還是電影。
因為讀書時就喜歡編故事,後來,楊德昌長大了就開始編劇本。21年前,台灣一位朋友請他寫個劇本並參加拍攝工作,從此楊德昌便與電影結了不解之緣。1983年,楊德昌的處女作「海灘的一天」在台灣引起轟動,數年之後,楊德昌已成為受到多方推崇的導演。但他始終是個謙虛的人。
說起導演的角色,楊先生很淡然。他認為,導演不該高高在上。藝術家對他的受眾,是一對一的,朋友的關係。拍電影的受歡迎,朋友很多。畫抽象畫的朋友就比較少,關鍵不是數量上的問題,而是基本上你的動機,非常單純,非常誠懇,對一個人,對一百萬人,其實都是一樣。
充滿自信的楊德昌一代
說起未來,他充滿自信。他甚至認為,他這一代人是華人中自信心最強的一代。
他說:「我這一代人,自信心非常非常夠。我們這一代是非常有趣的一代。所以,在中國歷史面前,我們這一代非常有自信。我相信,是因為我們父母的遭遇,我們很小的時候就在旁邊看得很清楚,對官方的說法或者傳統的文化中一些價值,我們從小就不相信,所以省了我們很多時間。我們很小就開始找我們自己想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