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著單車上北京
德國夫妻雅斯敏(Jasmin)和克里斯丁‧萊特納(Christian Leitner)2012年10月從德國騎著自行車沿著絲綢之路赴中國,花了10個月的時間終於到達北京。
離家2萬公里
德國夫妻雅斯敏和克里斯丁•萊特納在盛夏中騎著自行車來到北京。熱愛自行車運動的萊特納夫婦結婚後決定以騎單車長征的方式度蜜月,在經歷了10個月19991公里的艱辛旅程後,終於站在天安門廣場上的兩人心裡感覺極度不真實。雅斯敏說,因為聽了首叫做《北京的900萬輛自行車》的歌曲,所以決定將北京作為目的地。
游歷絲綢之路
2012年10月, 萊特納夫妻從德國弗萊堡騎著自行車出發,帶著輕便的行囊、筆記型電腦、相機和帳篷,途經義大利、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阿爾巴尼亞、土耳其、伊朗、烏茲別克斯坦等國,終於在2013年6月中經由吉爾吉斯斯坦進入中國,緊接著穿越沙漠地區,途經新疆、寧夏,並由西安往北騎至北京。
中國的炎熱氣候
克里斯丁對中國的第一印象是:異常炎熱。尤其是穿越沙漠的路途更是苦不堪言。正午的沙漠溫度高達40至50度,只能在陰涼處扎營休息,待溫度降低後再繼續前進。偶爾從背包中拿出糖果補充體力,才發現食物已經化成一團分不開。
令人沮喪的滾滾黃沙
最令雅斯敏難以忘懷的是在戈壁沙漠中的旅程。她回憶道:"在沙漠中我們經歷了最糟糕的一天,眼前的是無止境的直路和大片黃沙,令人相當沮喪。天氣炎熱讓我們幾乎脫水,但也在同一日,先後有三輛車停下遞水給我們,詢問是否一切都好,感覺真的很美妙。"
學中文打發時間
旅途中如何與當地民眾交流呢?萊特納夫婦在出發前曾短暫學了簡單的中文,在偏遠地區無法以英語溝通時,只能靠簡單的中國詞匯、肢體語言和圖片書溝通。他們將一些單字列印出來,放在自行車前方。漫漫長路上如果感到無聊,或是來到艱難的爬坡路段時,雅斯敏便開始記單字分散注意力,不知不覺就到達目的地。
人聲鼎沸的新疆夜市
齋月期間,萊特納來到新疆地區。日落後的穆斯林社區夜市人潮洶湧,繽紛的色彩、滿街的攤販和琳瑯滿目的商品令兩人目不暇給。萊特納夫妻表示,當兩人站在車水馬龍的街道旁,看著霓虹燈招牌和人聲鼎沸的市集,著實感覺到生命的脈動。
師傅,別放辣椒!
萊特納夫妻對於中國的美食文化印象深刻,旅途中嘗試了各種特色美食。唯一美中不足的是,無論如何拜託店家別放辣椒,食物上桌時還是辣得兩人直冒汗,腸胃更是經常招架不住,這也讓他們極度懷念德國菜。
與卡車爭道
克里斯丁統計,10個月的路途中兩人的自行車共爆胎19次,其中9次發生在中國。連接城鎮的道路或隧道往往有許多大卡車通行,騎著自行車夾在車輛間格外危險。雅斯敏抱怨,某些卡車司機按了喇叭後便快速超車,自行車幾乎無法安全行駛。
悄悄爬上高速公路
萊特納夫妻發現,比起一般道路,在高速公路上騎自行車相對安全。因為路面寬廣,而且行駛的車輛較少。兩人曾幾次將自行車抬上高速公路,沿著路肩前進。偶爾有警車經過時,他們只能在警察的勸說下騎上一般道路,但接著又從下個路口偷偷回到高速公路。不過克里斯丁強調,中國的警察們都很客氣友善,"畢竟我們確實是違法騎在高速公路上"。
簡單的二人世界
旅途尋找落腳處並不容易。兩人回憶說,有些中國旅店似乎不願接待外國遊客,而一些旅店則因為看到他們滿身黃土的落魄模樣,拒絕提供房間。在找不到旅店或需要稍事休息時,帳篷就是他們的棲身之所。
親近當地文化
選擇自行車作為交通工具的原因是希望能靠自己的力量征服這段路程。早在多年前雅斯敏便有自行車旅遊的念頭,直到她在一本游記上得到啟發,決定以最能貼近當地民眾和文化的方式游歷絲綢之路。克里斯丁說,自行車是很好的移動工具,比搭車更能深入瞭解當地的風土民情,與小地方的民眾接觸,參觀地方風貌。
受污染的環境
克里斯丁在回憶途經的各城市時說,在新疆自治區或人煙稀少的沙漠中,並未注意到環境污染的問題。但從甘肅省往蘭州的路上,尤其是經過黃河時,沿途的空氣污染相當嚴重,到處都可見煤炭業,街道上有許多塵土,河流或草地上隨處可見垃圾或廢棄的塑料。「我們也看到當地的民眾較缺乏環保意識,經常將垃圾、紙屑丟在地上。」
親切的問候
一些城市中充滿著卡車的廢氣和煤炭煙塵,結束一日的旅程後,汗水粘著骯髒的粉塵往往讓兩人灰頭土臉。一名好心的水車司機看到萊特納夫婦的自行車跟在後方,特別停下車讓他們洗掉身上的污垢。旅程即將畫上句點,雅斯敏說,他們遇到越來越多熱情友善的中國人,親切地與他們聊天問候,甚至與他們分享清水和水果,令他們充滿感激。
再度一場蜜月
結束了10個月的自行車之旅,萊特納夫婦一方面對自己完成的「壯舉」感到難以置信,另一方面也為自行車旅行以及一段夢想的告終感到惆悵。不過雅斯敏開心的表示,他們即將前往泰國,在陽光、沙灘和海浪的陪伴下,再度一場真正的蜜月。當然,這回可以擺脫自行車,輕鬆自在地享受蜜月之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