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年後的告別
德國聯邦國防軍參與國際駐阿援助部隊(ISAF)使命結束。阿富汗安全局勢是否能實現持續穩定,尚待觀望。2014年後,國際部隊仍將對阿富汗提供援助。
歷史性的一天
2001年,德國是首次國際阿富汗會議的東道主,會議在波昂彼得斯貝格國賓館舉行。12月5日,卡爾扎伊當選過渡政府總理。不久後,德國聯邦議會批准向阿富汗派出聯邦國防軍,參與國際駐阿援助部隊(ISAF)。
歐洲以外的首次戰鬥使命
2002年1月11日,首批70名聯邦國防軍士兵抵達喀布爾。這是二戰後,德國士兵首次在歐洲以外執行戰鬥任務。最多時有5350名德國士兵駐紮在阿富汗。德國是繼美英之後國際駐阿援助部隊的第三大力量。
首批陣亡者
2002年3月6日,兩名德國士兵、三名丹麥士兵在喀布爾的一次爆炸中身亡。他們此前試圖拆除一枚火箭彈。德國聯邦國防軍在阿富汗執行任務期間有55名士兵獻出生命。
「在興都庫什保衛德國安全」
2002年7月26日,德國國防部長施特魯克(Peter Struck)看望阿富汗駐軍。面對國內政壇對阿富汗軍事使命的批評,施特魯克說出一句i名言:「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的安全也在興都庫什得到捍衛。」
北方的責任
聯邦國防軍被派往相對平靜的阿富汗北部。這樣可以緩和德國國內的批評聲,同時也滿足國際社會的期望。自2003年10月起,德國士兵在昆都士省駐扎。2006年,德國接管阿富汗北部的安全責任。
對民眾的實際幫助
德國是首批參與阿富汗民事重建的北約成員國之一。民事重建與軍事使命被視為一枚硬幣的兩面。2014年以後,德國也將繼續對重建任務提供資金支持。
培訓阿富汗安全力量
在培訓阿富汗安全力量方面,德國也扮演著領導角色。6萬餘名阿富汗警察和士兵在四個中心接受培訓,位於阿富汗不同的地區。截至2012年底,德國政府為此提供了3.8億歐元資金。
黑色的一天
2009年9月4日,德軍上士克萊恩(Georg Klein)要求北約對昆都士兩輛油罐車發動空襲,這兩輛車受到塔利班武裝分子劫持。空襲造成至少91名平民死亡,其中包括兒童。在德國針對克萊恩涉嫌戰爭罪行的調查已中止。
德國總統的失言
2010年3月22日,德國總統克勒(Horst Köhler)從阿富汗返回時在飛機上對聯邦國防軍阿富汗使命的表態在德國引發激烈回應。克勒稱,該使命也與德國的經濟利益有關。對其批評者而言,這一表態超過了界限。克勒不久後辭職。
逐步撤軍
經過與北約協商,德國聯邦國防軍將在2014年底以前完全撤軍。早在2010年,德國士兵已離開巴達赫尚省,一年後離開昆都士省。德軍駐點移交給阿富汗安全力量。在2012年底以前,位於馬扎爾沙裡夫市附近的馬爾馬(Marmal)營地是德軍在阿富汗北部的中心營地。
危險的安全形勢
北約將昆都士軍事據點移交給阿富汗安全力量時宣佈,他們留下的是一個和平的地區和強大的阿富汗軍事力量。然而,系列血腥襲擊卻仍在發生,阿富汗北部的人們也對安全局勢深表憂慮。
終點站馬爾馬(Marmal)營地
對許多聯邦國防軍士兵而言,馬爾馬營地是在阿富汗的最後一站。返回德國的運輸經由那裡組織實現。2014年後,馬爾馬營地仍將是聯邦國防軍在阿富汗的最大據點。屆時將有約650名培訓人員在那裡落腳,負責培訓阿富汗安全力量並提供咨詢。
果決的支持
國際駐阿援助部隊後繼使命「果決的支持」將有近13000名國際士兵參與,至少持續到2016年底。重點是對阿富汗軍隊提供支持和培訓幫助。德國將派出最多850名士兵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