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世界未完的革命
2011年12月31日
一年前,賈邁勒‧穆巴拉克(Gamal Mubarak)、賽義夫‧卡扎菲(Saif Al-Islam Al-Gaddafi )、阿哈邁德‧薩利赫(Ahmed Saleh)這幾位"皇太子"還是前途無量,因為他們是獨裁統治者的後代,"子承父業"似乎是天經地義的事。而埃及前總統穆巴拉克、利比亞前領導人卡扎菲、葉門前總統薩利赫也的確想把大權交給下一代,這也是將統治權把握在家族手中、繼續維持幾十年獨裁統治的最簡單的方案。
獨裁共和國的倒台
然而穆巴拉克、卡扎菲、薩利赫等失算了。2011年初開始的"阿拉伯之春"民主浪潮不僅讓他們這些"老字輩"獨裁統治者下台甚至喪命,也讓他們的兒子們掌權無望。阿拉伯世界從上世紀50、60年代開始湧現出的所謂的獨裁共和國體制也看似要毀於一旦。受"阿拉伯之春"衝擊最大的,是那些試圖以"共和國"為幌子,繼續世襲獨裁統治的國家,比如敘利亞。敘利亞前總統哈菲茲‧阿薩德(Hafiz Al-Assad)從1970至2000年執政,之後把權力轉交給兒子、現總統巴沙爾‧阿薩德(Baschar Al-Assad)。敘利亞的反政府抗議已經持續了幾個月,並導致數千人喪生。巴沙爾‧阿薩德仍堅持鐵腕鎮壓,不過他在職的日子似乎已經屈指可數。
獨裁政府的倒台給真正的自由選舉鋪墊了道路。公平選舉、公民參政是阿拉伯世界民主革命浪潮的中心訴求。不過在首批自由選舉結果揭曉後,人們對民主治國的憧憬就所剩無幾。在突尼斯議會選舉中勝出的是"伊斯蘭復興運動黨",在埃及議會選舉中贏得多數的也是伊斯蘭政黨。最初推動"阿拉伯之春"取得勝利的民主運動支持者、部落格作家、女權主義者至少是在投票箱前暫時輸給了保守宗教黨派。
民主派大失所望
德國科學與政治基金會中東問題專家施泰因貝爾格(Guido Steinberg)認為,真正從"阿拉伯之春"獲益的並非主張民主治國的一派,而是組織有序、資金愈發充足的伊斯蘭主義組織。除了突尼斯、埃及之外,葉門和利比亞的伊斯蘭黨派力量也大增。
許多民主派人士對阿拉伯世界伊斯蘭黨派越發強大深表失望,認為最初努力推動的民主變革進展緩慢,多元化社會和多黨派政治體制的建立遙遙無期,各類經濟和社會問題未得到解決。突尼斯的經濟自從本‧阿裡倒台後也隨之崩潰,埃及在穆巴拉克下台後也面臨嚴峻的經濟問題。來自國外的投資明顯減少,旅遊業深受影響。葉門和利比亞的依賴石油出口的經濟也受到重創。當地許多年輕人由於高失業率和缺少未來前景和選擇離開了祖國,在別處另求機會。
尤其從阿拉伯世界各類社會危機中獲益的是穆斯林兄弟會。這一組織有序的團體的主旨是讓可蘭經成為伊斯蘭國家最核心的價值。這一組織在許多阿拉伯國家被禁,但仍然活躍在地下。而且目前有許多人相信,只有穆斯林兄弟會有能力將國家帶上正軌。德國聯邦議院議長拉默特(Norbert Lammert)提醒,不要對阿拉伯世界民主發展過早灰心:"我們不應該因為目前一些國家所面臨的嚴峻問題,就無視該國的民主希望。比如,在埃及等國舉行了議會選舉之後,我們就可能在議會層面上重新建立政治和經濟關係。"
穩定的阿拉伯王國
除了巴林之外,中東和北非的民主革命浪潮似乎沒有給阿拉伯世界的君主王國的統治帶來任何撼動。儘管在摩洛哥和約旦也出現過抗議食品等生活必需品開銷上漲的示威活動,但這些抗議都並非針對王室或是以推翻政府統治為目的。摩洛哥和約旦的國王甚至通過改革承諾和重建內閣、舉行公投等措施,得以安撫民心。
由阿聯酋、巴林、卡達、科威特、沙烏地阿拉伯等富有六國組成的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在此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沙烏地阿拉伯不僅為巴林提供軍事援助,也為海灣地區經濟最為落後的阿曼和巴林各提供了100億美元資金支持,同時邀請摩洛哥和約旦加入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阿曼、沙烏地阿拉伯和科威特也出現過可別抗議活動,但這些國家的王室們通過給民眾發錢、承諾創造就業崗位、引入失業救濟金等舉措,很快就平息了抗議。只有在巴林出現了政府支持者與反對派間的暴力衝突。巴林王國統治階層屬遜尼派,大部分民眾則是什葉派,兩派間的多年矛盾激化也是衝突爆發的根源之一。
敘利亞正在經歷的衝突也源於什葉派與遜尼派之間的矛盾。敘利亞領導層所屬的宗教派別與盟國、什葉派伊朗十分親近,而敘利亞的大部分民眾屬於遜尼派。兩派間的血腥衝突已經把敘利亞推向了內戰邊緣。如同在利比亞戰爭問題上一樣,海灣六國在敘利亞內亂中也站在反政府力量的一邊,並利用半島電視台和阿拉伯電視台強大的宣傳攻勢和影響力,在政治上孤立阿薩德政權。
地區衝突影響深遠
德國科學與政治基金會的中東問題專家施泰因貝爾格總結說,"我們一直認為,阿拉伯世界的抗議浪潮是一場民主變革運動,其實我們忽略了該地區的主要衝突,也就是伊朗與其在阿拉伯世界宿敵之間的衝突。"這位中東問題專家進一步解釋說,"隨著伊朗在中東地區唯一的也是最重要的盟國敘利亞的搖搖欲墜,這一主要衝突給原本的民主變革運動蒙上了陰影。"施泰因貝爾格認為,總體說來,該地區會變得更保守,更多元化,"但並不一定是政治多元化和民主化"。
作者: Anne Allmeling 編譯:謝菲
責編:樂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