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30年前成立了團結工會

2010年8月31日

團結工會成立30周年之際,波蘭國內舉行了若干紀念活動。除了對其歷史功績進行回顧外,紀念活動還顯示了團結工會當今並非振奮的狀態。當年在圓桌會議上促成結束波蘭一黨專制、後來成為該國總統的瓦文薩缺席避開了慶典活動。

https://p.dw.com/p/P0so
1982年8月31日華沙的一次紀念團結工會成立兩周年集會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 / dpa

這些天來,波蘭波羅的海沿岸的一些城市都在舉辦紀念團結工會成立30周年的活動。1980年,那裡發生了一系列以船廠工人為主的罷工抗議,它們在當年8月底匯合成一股力量,成立了東歐第一個獨立工會,這就是團結工會。1989年春季,以團結工會為主要反對派的圓桌會議上,各派同波蘭執政黨以及政府達成有序地從一黨專制過渡到民主制度的協議。在那些決定波蘭今後命運的歷史事件中,瓦文薩一直扮演了中心角色。

但今天的瓦文薩讓人告訴媒體,過去別人患難的時候,他總是盡力援救。今年,他已疲倦至極,所以不能參加所有的慶祝活動,而且,他還要保留對某些人的意見。一些評論家認為,這"某些人"當中包括卡欽斯基。今天的團結工會同卡欽斯基控制的法律與公正黨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他們中間的活躍人士都是一些右翼天主教徒並帶有相當濃厚的民粹色彩。這些人指責瓦文薩當年同波蘭秘密情報局合作過。在他們看來,即便是圓桌會議促成的有序制度轉變,也是一次"骯髒的交易"。瓦文薩曾對此表示:

"他們反對我是因為他們不能面對事實,即我受到全世界的重視,我曾勇敢積極地反對共產主義。在我服刑期間,他們卻害怕遭受同樣的命運。現在,他們卻企圖重寫歷史,真是值得同情。不過,波蘭取得了成功,波蘭建立了民主體制並開始發展市場經濟。"

當年,如果採取了特別極端的手段,是否能夠取得更大歷史成就,今天很難做出理論性判斷。那時,柏林牆還沒有坍塌的跡象,在東歐各國代表莫斯科旨意的政客也沒有即將被推翻的預感。

"目前同團結工會關係密切的是一個右翼黨派"

30年的變遷,也是團結工會威望下降的歷史。鼎盛時期的80年代末,團結工作擁有會員近1000萬,波蘭每4個公民中就有一人是團結工會會員。今天,它的會員人數為50萬,雖然仍然可觀,而且是一支不容忽視的社會力量,但發揮的影響遠不及當年。在社會主義特殊的條件下,當年的團結工會融合了波蘭3大主要社會力量,它們是:工人、知識分子以及天主教會。他們在這個組織中懷有各自的宗旨。工人希望組織起自己真正的工會,一個不是受意識形態左右的工會;知識分子則是在為政權更迭準備理論基礎;而天主教會希望在民眾最基層喚起道德的希望。換言之,那時的團結工會更是一股綜合性政治力量,而不是一個單純的工會組織。當年團結工會積極分子、現在在智庫公民發展論壇擔任分析員的克拉耶夫斯基(Andrzej Krajewski)是這樣總結團結工會的發展過程的:

"它比一般意義上的工會範圍要廣,它是一次民族獨立運動。但現在團結工會卻要比一般工會意義要小。因為一般工會並不只同一個黨派掛鉤,當然,一般工會同左翼黨派的關係更為密切,原因是他們更關心勞工的權益。這是工會的性質決定的。然而,目前同團結工會關係密切的卻是一個右翼黨派。這就違反工會的性質了。"

作者:李魚、Rafal Kiepuszewski

責編:葉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