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後的「白玫瑰」
2003年2月22日歌詞中唱道:「我們的街道和學校以他們的名字命名,可是真正知道他們的人卻不多。」這是德國小城普爾海姆的一所中學的學生自己創作的一首歌,歌曲描寫的是朔爾兄妹的故事。這所朔爾兄妹中學就是以歌曲主人公的名字命名的。這所學校的學生對「白玫瑰」自然十分熟悉:
「這是兄妹兩個,他們散發反對希特勒的傳單。」
「他們參加了地下抵抗組織-白玫瑰,向人民散發傳單。」
「可以說,他們是為了自己的目標而死的。」
「他們為正義而鬥爭,後來被捕,被納粹殺害。」
這些學生對此知道得如此詳細,是有原因的:他們的中學經常舉辦有關「白玫瑰」的展覽和專題日活動。如果在大街上隨便問一些15到30歲之間的年輕人,情況就大不一樣了:
「白玫瑰?是猶太人吧?不對。好像跟這個是有點關係...」
「說實話,我還真想不起來。」
「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吧?不!是第二次。」
「他們反抗希特勒,然後組織了一個協會之類的團體。」
「那時候,他們是搞了些什麼活動,具體是什麼我現在也想不起來了。也許原來上歷史課講過。已經過去太久了。」
三個德國人當中只有一個知道
根據1991年的一項問卷調查,每三個德國人中只有一個知道,大學生也參與了反抗納粹統治的鬥爭。馬蒂亞斯.海爾通過自己的親身經歷證實,這一點在青少年身上也不例外。海爾是拉芬斯布呂克青少年活動中心的教育主管,這裡曾經有過一座納粹集中營。他說:
「根據我們在本地的經驗,有一些學校很重視這個話題,向學生講得比較多,也有一些學校的學生幾乎對此一無所知。相對而言,有關的認識在青少年傳播得不是很廣泛。」
對於這個知識空白的形成,本茨和海爾都這樣解釋:納粹時代已經過去將近60年,漸漸被人淡忘。今天的年輕一代已經無法想像,在那個專制獨裁的時代,挺身而出反抗希特勒需要多麼大的勇氣。另外抵抗運動這個話題當前在德國公眾中很少被討論。
當年的理念今天仍有感召力
不過,即使在今天,年輕人一旦瞭解了抵抗運動的故事,仍然能從當年「白玫瑰」的成員身上找到共鳴。海爾說:
「如果看一下朔爾兄妹和其他白玫瑰成員的生平,就會發現,他們都是很普通的人。他們用普通人也能想到的方法,作出了不平凡的事。」
對朔爾兄妹中學大多數的學生來說,白玫瑰的成員也是他們的榜樣。他們所代表的理念直到今天仍然具有號召力:他們反對戰爭,代表信念和希望,堅信正義必定能戰勝邪惡。就像學生們在自己的歌中唱的那樣:
「白玫瑰是帶刺的玫瑰,是反對戰爭的訊號,是信念和希望的化身:正義終將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