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911事件與在美華人的記憶

劉文
2021年9月12日

20年前的9月11日,4架飛機被恐怖分子劫持,其中兩架飛機撞上紐約世貿中心的雙塔。該襲擊造成2996人死亡,這是有史以來發生在美國本土的規模最大的恐怖襲擊。緊接著,美國入侵阿富汗和伊拉克,直到前不久才從阿富汗撤軍。

https://p.dw.com/p/40Dbf
BG New York City 20 Jahre nach 9/11 | Times Square, 2021
圖片來源: Angela Weiss/AFP/Getty Images

(德國之聲中文網)2001年9月11日的紐約,秋高氣爽,萬里無雲,但是這一天,改變了之後二十年世界歷史的進程以及個人的命運。

20年前,大學剛畢業的薇薇安剛入職位於華爾街一家金融投資機構,是一名交易員。她所供職的機構離世貿中心雙子塔不遠,許多投資銀行和證券公司的辦公室亦選址在此。每天早晨8、9點鐘,她都會乘地鐵到位於曼哈頓下城的世貿中心地鐵站。因為美股於美國東部時間9:30am開盤,所以9點前的那段時間,地鐵站裡全是行色匆匆,西裝革履的金融從業者,背著公事包,拿著咖啡。

「911」發生的那天,上午8:46, 美國航空的AA11號航班撞上了世貿中心的北塔。巨大的爆炸聲讓許多人都晃了神,薇薇安回過神來的時候,周圍的所有人都開始往外面跑,她也跟著跑到了樓下。但她說:「完全不知道發生了什麼。」

跑出去之後,她才看到冒著濃濃黑煙的北塔,天空中到處是塵土和燃油的味道,飛機撞上了北塔的93-99層,北塔在這之上的那部分,許多人根本沒有辦法逃生。她看到被困在頂部的那些人趴在窗口絕望地呼救,也看到有人直接從樓上跳了下來。

相較於紐約地標建築被毀,一個個活生生的人在生命的最後關頭絕望地跳樓給她的衝擊力更大,直到今天,她都無法用語言形容那份心情。

北塔被撞17分鐘後,世貿中心南塔被撞上,人們開始以為這是一連串恐怖襲擊的一部分。大家都認為附近還會有其他恐襲,人群裡恐懼和不安的情緒更加高漲,大家都開始四散逃命。

搭不到地鐵,也打不到計程車,薇薇安努力向北部跑去。她記得周圍的人都在奔跑、哭泣和叫喊。在她奔逃的那段時間裡,兩座大樓相繼倒塌。她一直跑到時代廣場附近那塊,才打到了計程車。

她和同事都是這次事件的目擊者和倖存者,但是,很長一段時間裡,人們都不願意談論這場悲劇。她最後也離開了紐約,離開了金融業。

BG New York City 20 Jahre nach 9/11 | World Trade Center, Anschlag 2001
世貿塔樓坍塌之後圖片來源: Alex Fuchs/AFP/dpa/picture alliance

坐飛機她會緊張好久

20年前,凱西剛從中國移民來美國。她來美國的第一站就是紐約,還去世貿中心雙子塔的觀光層參觀過。暑假過後,她開始在密歇根州讀中學。

她記得悲劇發生的當天,學校老師挨個打電話給家長,讓他們把孩子領回去。她記得班上的同學聚在一起禱告,也有人唱起了國歌。剛來到美國的她還無法融入這種文化和氛圍,也不知道該如何理解和消化這麼一場災難。

她記得「911」之後一些潛移默化的變化。有學生的親戚或者朋友在此次恐怖襲擊中喪生,學校提供了各種心理輔導,這是她第一次接觸到原本在中國無人提及的心理問題。她所在的學校本身就是白人居多,媒體報導恐怖分子是來自中東的穆斯林之後,僅有的幾個穆斯林同學似乎被孤立了,她這個移民,也常常覺得格格不入。她說:「那段時間,平時非常講究個人主義的美國人的愛國情懷也特別高漲。我不是美國人,所以聽到那些『我們美國人『的稱謂時,就有點不知道該怎麼表現。我不知道這件事和我有沒有關係,但我長大之後才明白,這樣的災難,其實是全人類的災難,人性中是有相通的成分在的。」

坐飛機旅行也變得很麻煩,原本可以帶飲料過安檢,事發之後就不可以了。送朋友也只能送到安檢口,原本可以送到登機樓。全家人旅遊時總會盡可能開車,如果不得不坐飛機,她就會緊張好久。過機場安檢的時候,不光要脫外套脫鞋子,還常常會被拉到一邊,安檢人員從頭到腳地仔細檢查她。

20年之後,她看到中國同事在朋友圈裡說,911事件之後,美國因為陷入反恐戰爭而進入了衰退期,中國卻得到了機會得以繁榮發展。讓她一方面感慨世事無常,一方面又感慨,看到現在在疫情中掙扎的自己這代人,不知道又會作何感想。

USA - 20. Jahrestag der Terroranschläge
恐襲之後驚慌逃命的人們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 / zz/Larry Le Vine/STAR MAX/IPx

他對"自作孽"這類話非常生氣

現在生活在紐約的林同學在朋友圈和微信群裡都發了悼念「911」事件遇難者的照片:原本世貿中心雙塔的位置,兩道藍色的光柱直插天際。他也收到了一些並不友好的回復,有人說:「美國應該反思一下,人家為什麼要撞它」。

20年前,林同學在中國讀初中,事件發生時,中國社會的很大一部分輿論都是幸災樂禍的。「身邊有些同學還歡呼雀躍」。

他自己也說,從電視上看到大洋彼岸的雙子塔在一團火光和濃煙中倒塌,其實並沒有什麼實際的感受。他當時從未出過國,對美國的瞭解也只是來自於報紙和電視裡的只言片語。

10年前,他剛剛來到美國讀書,大學同學在Facebook上寫悼念「911」事件逝者的帖子,他才開始重新瞭解這一恐怖襲擊。他看了許多紀錄片,查了很多資料,看到了從北塔上面一躍而下的跳樓者的照片,也讀了清理完廢墟之後不久就罹患癌症的消防員的故事,亦知道許多死者的家屬至今連親人的遺骸都沒有拿到。

畢業之後,他輾轉了幾個城市,最終在紐約定居下來,抽空去了位於世貿中心遺址的「9.11」國家紀念博物館參觀。他在裡面看到了遇難者的高跟鞋、眼鏡、書包、電腦磁碟。電視上那些遙遠的美國人成了實實在在的個體,他理解到了遇難者不僅僅是新聞裡事不關己的數字,而是別人的兒子、女兒、父親、母親。

回想起當年的自己,林同學說自己或許也覺得美國是活該的,「因為當時的輿論導向就是這樣」。但今天,林同學看到一家中國媒體直播「911」事件二十周年紀念活動,而中國網民齊刷刷留言「自作孽不可活」之後,卻非常生氣。

「我覺得不能縱容這樣的言論繼續發展下去了,這些沒有同情心和同理心的思想蔓延開來,是會很可怕的。」

 

©️ 2021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