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國呼籲打水漂 吸收中國是高招?
2004年2月10日上周末,在美國弗羅裡達的博卡拉頓,七國財長和央行行長向貨幣仍然缺乏靈活性的國家發出了一個呼籲。誰都知道,這個呼籲的對像是中國和其它東亞國家。但跟以往一樣,呼籲中沒有點任何國家的名字。與此同時,七國集團還呼籲有的國家在貨幣政策方面不要太靈活了。
人們認為,美元受到的巨大貶值壓力是從美國外貿赤字那兒來的,而美國外貿赤字最大的來源是中國。由於中國和其它亞洲國家與地區,比如韓國和台灣,人為地保持其貨幣與美元的掛鉤關係,導致美元持續地貶值,主要又是相對於歐元。所以,歐洲人希望合理分配負擔。
然而,中國政府於星期一再次表示,它目前不會脫離已經持續了近10年的與美元掛鉤關係。中國人民銀行否認了中國財經時報關於人民幣將升值5%的報導。該行的一名發言人說:「我們一直在研究改革匯率機制的計劃,跟七國會議無關。」
專家們認為,目前扭曲了的局勢讓人們認識到,7國集團必須重新適應於世界經濟的新情況,即,世界經濟的重心不可遏制地在向亞洲轉移著。Goldman Sachs的總國民經濟師吉姆.奧內爾指出:「世界經濟已經不能在中國缺席的情況下操縱了。這一點也是七國聲明所表明的。」他認為,光是中國參加七國峰會的籌備會議已經遠遠不夠了,至少必須做出更重要的姿態來,「假如中國能收到參加今年世界(七國)峰會的邀請函,這將是一個非常有希望的訊號。」
中國的經濟力量已經超過了工業七國中的義大利和加拿大,僅次於美日德英法,居第6位。此外,中國的影響力已經超出了它的邊界,因為它也影響著它的鄰國的匯率政策。只要中國保持人民幣對美元的1:8.3匯率,這些鄰國也不會讓它們的貨幣對美元升值,否則就會減弱這些國家與地區的出口競爭力。出於這個原因,韓國和日本都通過干預來防止自己的貨幣升值,而對七國的呼籲置若罔聞。
分析家們認為,不停地向中國施壓不是脫離目前困境的正確道路。摩根斯坦利的外匯分析員斯蒂弗.吉爾摩認為,七國至今不點具體國家的名字是聰明的,合作和靜悄悄的外交效果更好。他說,中國已經開始推進其銀行體系的改革,許多專家認為銀行體系的改革是放開資本流通和自由兌換貨幣的一個重要前提。此外,北京願意跟美國政府共同建立一個小組來討論貨幣自由化問題。吉爾摩強調說:「那裡在發生一些事情,一切只是一個時間問題。」
Goldman Sachs的總國民經濟師吉姆.奧內爾認為,最好把中國捆到7國集團裡來。其實,我們已經多次報導過,對中國提出邀請已經不止一次,但至今為止中國似乎並不想參加。去年胡錦濤參加7國峰會的籌備會議,總算是邁出了一步。但中國是否加入7國集團,好像已經不是7國集團是否願意,而是中國是否願意的問題。
中國人是最講實惠的。加入世貿,中國人也要就利與弊討論幾年。7國集團同樣如此。加入7國集團,壞處有哪些呢?我們試想一下:一是中國要保留「第三世界」這塊地盤和金飯碗,一旦被認為脫離了第三世界(雖然加入7國集團並不等於脫離第三世界),許多經濟上的好處就沒有了;二是站在工業國的立場上,將進入准工業國的範圍,中國原來習慣了的位置-廣大第三世界國家的發言人-可能就失去了;三是,7國集團一直被視為「出錢」集團,它們開會經常討論誰出多少錢的問題。其它壞處好像就沒有了。
好處也可以設想一下:可以進一步提高中國的國際地位;處於7國集團內,團內的其它國家不得不對它更尊重,比如,如果與台灣發生衝突,團內的其它國家就更難站到台灣立場上去了;國際地位的提高,實際上也是經濟實力的證明,可能可吸引更多的外國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去投資;可以把由工業國對中國說什麼的態勢(也許中國可以適當地「不理睬」),改成中國也可以在會上對工業國「據理力爭」。
這裡只是隨便列舉一些好處和壞處。中國的專家們應該對這個問題進行深入的探討。其實,參加7國集團,也可以跟俄國一樣,坐在非正式席上,甚至可以作為第三世界的代表。
而中國財經時報關於下月人民幣升值5%的報導,估計也是無風不起浪。也許,經討論,中國又推遲了這個措施;也許,這是中國人的習慣:任何事情絕不能提前公佈,而這也是有道理的,因為提前公佈會導致貨幣市場的大亂。
總的估計是:人民幣走向自由兌換是必須的,必然的。原因已經說得很多了。最近報導中說到的專家們討論中談到的一點尤其值得注意:許多企業把人民幣捏在手裡,不換成外幣,等待人民幣升值;由於人民幣不能自由兌換,許多外匯也不得不換成人民幣才能在中國使用。這些導致人民幣貨幣不得不超量發行,這是一個巨大的通貨膨脹因素。只有逐步自由化,才能解決這個潛在的巨大問題。
(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