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不怕阿拉伯式「民主試驗」

2011年12月18日

中東和北非的「阿拉伯之春」讓幾個獨裁政府倒台,然而阿拉伯世界並未完全實現民主。德國之聲中東問題專家Loay Mudhoon撰寫評論認為,儘管一些伊斯蘭主義政黨力量大增,但並不代表阿拉伯世界的初步民主成果已經毀於一旦。

https://p.dw.com/p/13UT4

"阿拉伯之春"從爆發到現在一年時間。這一年裡,中東和北非多國民眾反專制、求民主變革的運動結果是否讓伊斯蘭主義組織漁翁得利?"阿拉伯之春"變成了"阿拉伯寒冬"?

如果看看突尼斯和埃及首次舉行真正意義上的自由議會選舉的結果,恐怕要用"是"來回答以上疑問。

不過在"後阿拉伯之春"時代,該地區的政治格局尚不明朗,政治走向也未確定,現在就悲觀地否定革命成果,也未免為時過早。

必須承認的是,埃及議會選舉中勝出的走極端保守路線的薩拉菲派光明黨顯然不是積極參與民主治國的理想執政夥伴。不過不要忘了,還有另一個勝出的政黨自由與正義黨。這個黨與摩洛哥正義與發展黨、突尼斯議會選舉獲勝的伊斯蘭復興運動的共同特點是走伊斯蘭主義路線,在清真寺、幼兒園學校等教育場所以及慈善組織都有龐大的網路,也因此深入民心,並被普遍認作是組織有序且比較清廉的政黨。

這些伊斯蘭主義政黨在時間不長的選戰階段,成功地繞過本國存在的社會、經濟等問題,而把十分吸引人的"屬性"問題擺到了選戰綱領的中心位置。這些政黨在選戰中討論得最多的問題就是"我們到底是誰?"聽起來,就好像整個阿拉伯世界面臨著失去民族、文化、宗教特性,成為"四不像"的威脅。而恰恰是這個切入點,吸引了大量選票,壓倒了那些年輕成員居多的自由黨派。

不過擔憂和恐慌都大可不必。畢竟在這些舉行了自由選舉的阿拉伯國家裡,沒有哪個伊斯蘭主義政黨獲得了單獨執政的可能,而是需要和其他政黨聯合執政。而埃及議會選舉第一階段計票獲得近40%選派的穆斯林兄弟會,必須要與極端強硬的薩拉菲派政黨劃清界限,才能真正獲得民眾的信任,證明其有參與執政、實現民主變革的能力。

此外,民主治國的經驗顯示,民主政治就意味著給不同的政治力量參政的機會,曾經的"鐵桿"在野黨如今在參與執政時會切身體會到,什麼叫承擔執政責任。

這些昔日裡走極端伊斯蘭主義路線的政黨有兩個選擇:鑑於時局的改變而改變自己的路線;或是一意孤行,堅守不切實際的意識形態路線。

如果他們選擇第二選項,那麼他們根本無法應對新時局帶來的政治經濟考驗。換句話說:這些政黨的執政生涯不會太長。

作者: Loay Mudhoon 編譯:謝菲
責編:葉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