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健康

世衛組織:新冠疫情已成「全球性大流行」

石濤 綜合報導
2020年3月11日

根據世衛組織數據,新冠病毒已經在全球115個國家擴散。有鑑於此,該組織正式將新冠肺炎疫情定性為「全球性大流行」 。該組織總幹事譚德塞批評世界各國在抵禦疫情方面缺乏行動。

https://p.dw.com/p/3ZEpD
Slovakai Bratislava | Desinfizierung eines Busses wegen Coronavirus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AFPV. Simicek

(德國之聲中文網)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世界衞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周三在瑞士日內瓦(3月11日)正式將其定性上調為「全球性大流行」 (Pandemic)。

譚德塞同時批評稱,「我們已經明確而響亮地敲響了警鐘」,但世界各國在抵禦疫情方面依然缺乏行動。

譚德塞曾在2月24日表示,新冠疫情還不符合「全球性大流行」的定義。理由是當時世界各國還沒有出現失控的、大規模的死亡病例。
而根據世衛組織最新數據,新冠病毒(Sars-CoV-2)目前已經在全球115個國家擴散,造成將近4300人死亡。譚德塞表示,「我們預計,今後數天和數周內,相關數字還會繼續上升」。在過去兩周內,中國以外的確診病例數翻了13倍,波及國家數量翻了三倍。

Schweiz Genf | WHO | Coronavirus | 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 Generaldirektor
世界衞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Photoshot

現年55歲的這位世衛組織領導人強調稱:「所有國家都仍有機會改變這一全球性大流行的走向……尋找到每一個病例,並加以隔離,測試和救治,追蹤每一條線索。」

「我們現在將局勢定性為全球性大流行,但是世衛組織對於這一病毒威脅的判斷並未改變」,譚德塞強調。「世衛組織的行動,以及各國應該採取的行動也不會有所改變。」

什麼是「全球性大流行」?

對於何時可以將疫情稱為「全球性大流行」,世衛組織並沒有明確的規定。一般認為,一旦一種疾病進入失控狀態,出現跨洲際傳播,便可被稱為「全球性大流行」。

雖然名稱聽上去讓人不寒而慄,但 「全球性大流行」的定性並不說明一個疾病尤其危險或致死率特別高。它與「流行」(Epidemic)定性的主要區別是:「全球性大流行」疫情是否能夠得到成功遏制取決於各國衞生體系的密切合作。而「流行」則說明疫情主要集中在一個特定地區。

根據世衛組織和美國疾控中心的說法,「全球性大流行」大部分由新出現的病原體或病毒種類引發,比如一些人畜共通的傳染病。

如果人類遭遇一種新型疾病,只有極少數人可能對這種病毒具有免疫力。而且在這樣的情況下也沒有疫苗。這就會導致大規模疫情。

而疫情的危險性和致命性取決於導致疾病的病毒特性以及患病者個人的健康狀態。
在「全球性大流行」情況之下,即便這種疾病從百分比而言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不會造成危害,但重病患者的絕對數字還是可能會非常高。這只是因為,總體而言有非常非常多的人會被病原體感染。

Symbolbild impfen
在沒有有效疫苗的情況下,新病毒往往四處擴散無法阻擋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imagebroker

一種經常引發「全球性大流行」的典型疾病就是人們熟知的流感。1918年的西班牙大流感曾導致2500萬到5000萬人死亡,超過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死亡人數。世衛組織上一次宣佈「全球性大流行」疫情是2009年的豬流感(H1N1)。

不過,「全球性大流行」並不一定真正影響到全球所有地方,有個別地方可能會倖免於難。比如一些小島或山區。然而,四通八達的現代航空運輸會讓大流行的影響範圍變得更廣。

政治語境下的「全球性大流行」

除了對於疫情的地理區域分佈作出劃分之外,「全球性大流行」在衞生政策方面也扮演重要角色。此前,世衛組織曾有一套六級疫情警報體系,「全球性大流行」也是其中一級。不過這套系統目前已經不再使用。

目前世衛組織只有一個正式的緊急狀態級別,也就是「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衞生事件」(PHEIC)。新冠肺炎疫情在1月30日已經被作出這一定性。

雖然世衛組織在對外交流中依然使用「全球性大流行」或「尚未達到全球性大流行」的說法,這一定性並沒有正式效力。一個國家何時以及如何實施本國的大流行應對方案,完全由各國自行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