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互訪緩和緊張關係?
2013年5月8日(德國之聲中文網)中國將印度視為具有象徵意義的重要的鄰國、合作夥伴和競爭對手。5月底,李克強將自己擔任政府總理以來的首次出訪地選在了印度。同樣,印度外長庫爾德準備在5月9日和10日兩天到訪北京。然而,長達數十年的喜馬拉雅邊界之爭曾讓兩國領導人的訪問受到影響。直到今天,這兩個擁有近26億人口的國家,其邊界實控線仍未得到澄清。
未解的邊界衝突
50多年前的1962年10月,中印爆發一場短暫但激烈的邊境衝突。當時,中國一度攻入印度的阿魯納恰爾邦(中國稱藏南地區)。直到今天中方仍聲稱面積約9萬平方米的阿魯納恰爾邦的控制權屬於中國。而印度則聲稱,面積約4萬平方公里的,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克什米爾東北部的阿克賽欽地區被中國控制。此外,1959年以來,達賴喇嘛逃往印度並在那裡建立西藏流亡政府,這無疑讓中印關係雪上加霜。
保持緊密關係
儘管中印雙方仍在進行著政治博弈,但兩國在經濟層面一直保持著緊密合作。雙邊貿易正在穩步增長。此外,中印在國際組織中協調合作、相互支持。例如在對抗氣候變化的議題上,雙方代表的立場相近。
甚至在2006年,兩國還舉行了慶祝"中印友好年"活動。4月中旬印度外長庫爾德到訪德國,並在柏林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強調,"中印兩國是友好的鄰居。雖然我們有著一段艱難的歷史,一切應該向前看,雙方已經達成和解。我們相信,中印將在即將到來的亞洲世紀中攜手共進。"
對中國新領導層充滿期待
印度外長庫爾德認為,新的中國領導層有興趣與印度保持緊密聯繫,並對中國新任總理李克強的首訪選在印度感到高興。他說,"中國願意同印度展開對話,我們對此表示歡迎。我們的總理與中國政府前任領導人有著良好的工作關係。"
然而,新德里印度國立伊斯蘭大學著名中國問題專家杜塔(Sujit Dutta)對中印雙邊關係持懷疑態度。他警告印度,不要相信中印的邊界爭端會很快得到解決。他說,"新中國領導層意在試探印度在領土問題上的底線。"
另一位印度政治學家阿努拉德哈‧齊諾(Anuradha Chenoy )的態度既不悲觀也不樂觀。她說,"李克強已宣佈,將在未來5年加大中國經濟建設,推動農村發展。在外交政策上,中國可能會進一步靠近美國。" 阿努拉德哈認為,因此靈活應對政治環境的變化對印度來說十分重要。
作者: Priya Esselborn 編譯:嚴嚴
責編:洪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