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北韓邊境很冷清
2006年12月25日中國東北城市丹東與北韓就隔著一條鴨錄江,丹東的江邊大道成了好奇者和一些外國記者隔岸窺探神秘的北韓的好去處。德國記者辛盧(化名)在鴨錄江大橋中國的一端,親身體驗了一下中朝邊境的氣氛。
辛盧看到,一條江隔開的是兩個完全不同的世界。夜幕下,在中國這一邊,臨江大道燈火通明,車水馬龍穿流不息,而江的對岸則是死一樣沉寂,沒有燈光,只有漆黑一片。甚至同一座大橋,橋的中央就成了兩個世界的分界點。橋的中國一半,橋樑上裝飾著五顏六色的彩燈,而這五彩的燈光延續到橋的中間卻嘎然而止,在黑暗的前面卻步。
這座被稱為「友誼大橋」的鋼鐵大橋是中朝兩國的主要交通動脈,是兩國間貿易、特別是邊境貿易的必經之地。在正常的日子裡,中國製造的大卡車隆隆地在橋上駛來駛去,將貨物源源不斷地送進和運出北韓。自10月9日聯合國安理會在中國的首肯下宣佈對北韓實行制裁後,這座大橋的橋頭關卡開始變得「門前冷落鞍馬稀」。
北韓人連釘子都進口
在丹東的一個破舊辦公室裡,一位中國商人向辛盧聊起中朝貿易。這位中年男子指著掛在牆上的勳章說,這是北韓人為了獎勵他對北韓貿易做出的貢獻而頒發給他的。他現在主要是通過電話與北韓的貿易夥伴進行生意上的聯繫,雖然北韓那邊的通話品質並不是太好。他說,「自從聯合國安理會對北韓實行制裁以來,生意上的聯繫受到很大影響」,以前,他「發往北韓的貨物在大橋旁邊的海關從不被檢查,現在可是每個箱子都得打開看」。
其實,這位商人賣給北韓人的不是屬於制裁範圍內的奢侈品和軍事用品,而是日常必需品,如肥皂、洗衣粉和毛巾等。他說,北韓人什麼都缺,因為他們的重工業只造軍火,輕工業則連個釘子都造不出來。
在友誼大橋的海關檢查站,辛盧碰到一位向北韓賣汽車的李姓(化名)的中國商人。這位李先生說,以前他主要是向北韓人賣日本的豐田汽車,但自從制裁北韓後,日本車屬於奢侈品,不讓往北韓賣了;而北韓人一氣之下,連在他的供貨單上中國金盃牌卡車也不買了。
丹東對與北韓的邊境貿易有很大的依賴。在一條小巷,辛盧看到一個院子裡堆滿了裝電視的紙箱子。貨物的主人對記者說,這些電視不是普通的北韓人能買得起的,而是在北韓由官方購買後作為獎勵發給幹部的。他說,他希望六方會談能取得結果,因為沒有穩定,北韓就沒有發展,這對做生意也不好。所以,在偏遠的丹東,普通人也希望在北京的六方會談能有個好的結果,這樣大家才能相安無事過日子,做買賣。